从一个木材商人一跃成为大唐的高官,既赚得万贯家财,又掌握了权势,武士彟确实是成功的。可是,这样一个成功的人却一直生活在自卑里,只因自己出身寒门。
当初,妻儿病危时,武士彟之所以没有赶回去看望,不是因为他不想,也不是因为他真的爱工作胜过家庭,或是对高祖帝多么忠心,而是因为他不敢。隋唐时期是一个门第社会,光有钱的顶多算是一“暴发户”,只有门第高的才是大爷,而不幸的是武士彟刚好属于前者。寒门出身的他,虽因从商而赚得万贯家财,可从此也在他的身上烙下了“暴发户”三个字。之后,他虽然因为投资高祖帝李渊打天下而跻身朝廷,并且步步高升,但因为深知自己既没有卓越的战功,又没有满腹的才学,更没有高贵的门第作为依凭,所以工作中他一直如履薄冰,表现得很是自卑。每一次朝廷要给他受封,他都再三推辞,例如封光禄大夫时,他就曾“前后三让”。这样战战兢兢的他,怎么敢主动向上级开口请假呢?
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一个人要想要活得逍遥自在,就得有一颗遮风挡雨的大树,这个道理用在官场的话,也就是要有过硬的后台,这个“后台”可以是某一位有权势的大人物,也可以是自身的家世背景。那么,武士彟有后台吗?或许对武士彟关怀备至的高祖帝算是一个,但那也是因为武士彟工作勤恳才会受到格外的关注,况且伴君如伴虎,君的立场是很难当臣的“后台”的。当然,如果钱可以算的话,武士彟还是有后台的,不过这种靠金钱建立的关系总是不太牢靠的。想来想去,也只有家世背景才是最可靠的“后台”了,通常情况下,它不会因为利益的冲突、立场等问题而终止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毕竟这是每个人一出生就已经拥有的财富。
然而,武士彟没有那么幸运的出身,所以他拼命地想要改变自己的出身,以为靠着努力奋斗就一定可以获得社会的认可。这种奋发图强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可是却生不逢时,在门第森严的隋唐时期,世人对家世背景有着变态的执着,不论你如今有多么成功,都忘不了你曾经的落魄不堪。所以,当武士彟娶了门第高贵的杨氏后,并没有使文水武氏家族从此门槛高贵起来,或许在同僚看来,武士彟充其量是走狗屎运,傍上了高门大姓的杨氏。毕竟这桩婚姻怎么看起来都像是因为杨氏已经不是初婚,又人老珠黄才肯下嫁给武士彟这个暴发户的,否则弘农杨氏怎么可能答应这桩婚事呢?
尽管武士彟自身条件并不差,可按照门第高低来说,确实是文水武氏家族高攀了弘农杨氏家族。这样一来,这桩强强联手,优势组合的美满婚姻在世人眼中就难免变得与“傍大款”、“傍富婆”雷同了。平日里,人们一提到谁谁谁傍上哪个大款,某某某又傍上哪个富婆,脸上的表情总是不屑、鄙视的。当然,这其中不排除有一些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人,但通常情况下,大多数的中国人都是打从心底里看不起这种“吃软饭”的人。虽然当着当事人的面时不会说什么,甚至还会恭维几句,可一转身就换上了不屑的表情,什么不堪入耳的话都说得出口,尤其是在官场上打滚的人,这种表面一套背地一套的事早已学得炉火纯青。
心理学说,骨子里越是自卑的人,越是想要在外表上表现得强大,因为他们需要外表的强大来安慰自己,而且自卑的人往往很在意别人的看法和想法。一路走来,不论是弃农经商,还是弃商从政,其实武士彟想要的只不过是想像他最初所希望的那样:换一种生活方式。这个梦想虽然最终确实实现了,可当政治地位步步提升的同时,他的社会地位却并没有水涨船高。虽然他也努力想要改变身份,比如与杨氏的婚姻,但情况几乎依然没什么改变,嘲笑的依然嘲笑着,看不起的依然看不起,就像是走进了一座名叫“寒门”迷宫里,里面烟雾缭绕,曲折幽深,似乎永远都走不到出口。
一入寒门深似海,武士彟是深有体会的,他几乎用了一生的时间去摆脱寒门的枷锁,可惜并未成功。现在,他已经老了,没那个心力了,只想与新夫人杨氏好好过日子,至于文水武氏家族能不能摆脱寒门的不幸,就要看几个儿女之中谁有这个本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