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公主之死是武则天夺后之路上的首次告捷,打得响、准、狠,直直击中了王皇后的要害。经过这一战之后,武则天与王皇后之间的胶合状态彻底被打破,可谓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不利的局面彻底被武则天扭转。
然而,革命尚未成功,同志还需努力。尽管高宗有废后的心思,但皇后乃一国之母,是后宫的老大,是皇帝正得不能再正的老婆,绝非一般嫔妃可以比得上的。而且,在贵族对政治具有重大影响力的隋唐时代,皇后的人选,代表着皇帝与某一贵族或贵族集团的盟友关系,这是一桩典型的政治婚姻。所以,皇后的废立不是一件简简单单的事情,更不是皇帝一个人说了就算的,它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需要得到大臣们的认可才行。那么大臣们是怎样看待皇后的废立问题呢?武则天与高宗商量了一番,认为此事应该从长计议,决定先去探一探国舅长孙无忌的口风。
长孙无忌在当时的政坛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为他与李唐王室既有着君臣关系,又有亲戚关系。他是太宗亲封的顾命大臣,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首,是朝中的一品太尉,是百官马首是瞻的重臣。同时,长孙无忌又是高宗李治嫡亲的舅舅,当年李治之所以有机会被立为太子,都是多亏了他的支持。而后,他也一直在李治的身边尽心尽力地扶持,为李治解保驾护航,舅甥两有着亲如父子一般的关系。就冲着这份关系,李治觉得在废立皇后的问题上应该先征求一下舅舅的意思,这样既合乎情又合乎理。
于是,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李治和武则天坐着龙车凤辇,来到了长孙无忌的府邸。长孙无忌一早就接到了消息,他也听说了最近武则天与王皇后之间的斗争,所以心知李治和武则天此番前来的目的。然而,长孙无忌在政坛上风里来雨里去地打了半辈子的滚,是个老谋深算的政治家,尽管他心知肚明李治帝的来意,但只要李治不挑明,他可不会自个儿去戳穿。他热情地招呼李治和武则天喝酒吃饭,表现得一片从容。酒足饭饱之后,李治忍不住先开了口,但他并不单刀直奔主题,而是七绕八绕地绕起了圈子,先问长孙无忌的儿子们情况如何。长孙无忌的夫人们生育十分了得,给他生了一大堆儿子,既然皇帝有兴致关心他的儿子们,那他就挨个汇报了一遍情况,说完正室生的几个儿子后,他又接着说起了三个姬妾生的儿子,说他们年纪都还小,不太懂事,连一官半职也捞到,不知道还有没有机会为国家效力。李治一听这话,赶紧说,舅舅可是国家的顶梁柱,正所谓虎父无犬子,您的儿子肯定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他们可是国家未来的栋梁啊,怎么可以没有官职呢,我决定封他们为朝散大夫。
这朝散大夫可不是个一般的职位,尽管它不过是个从五品的散官,但却有着非同一般的地位。在唐朝,官员的等级通常可以分成三个层次,三品以上是“亲贵”,属于高级官员;三品至五品是“通贵”,属于中高级官员;五品一下是普通官员,属于低级官员。因此,这五品算是一个坎,只要做到五品以上就能享受到许多别人享受不到的特权,比如荫子,意思是父亲做了五品以上的官,儿子就能直接进入官场任职;比如免全家赋役,按照唐制,五品一下官员只免除本人赋役,而若是五品以上官员,则全家都不用为国家劳动了,只管享受国家提供的待遇就好。为此,跻身五品以上官员的行列,那是无数人的梦想,可惜的是有许多人在官场上混了一辈子都挤不进去。而李治竟然大大方方地让长孙无忌的庶子们做了从五品的中高级官员,这对于长孙家绝对算是莫大的恩宠,很明显,李治这是在拉拢长孙无忌。
授完官职之后,李治立马觉得理直气壮了起来,不再罗嗦,直接切入了主题,说,舅舅您的儿子个个都这么优秀,真是让人羡慕啊,只可惜王皇后没能为我生个儿子,但武昭仪到是生了一个儿子。说完,李治一脸笑意地看着长孙无忌,等着他表态。可长孙无忌偏偏懂装不懂,说武昭仪为陛下生了个儿子是件大喜事啊,值得庆祝,我们应该干一杯。
李治见长孙无忌不接他的茬,心里气得都快内出血了,面上还笑意满满。他见第一招不凑效,于是赶紧采取第二招,命人呈上了四车金银珠宝、十车绫罗绸缎,美其名曰为表彰长孙无忌数十年来对国家贡献。永徽时期还处于唐初,国家经济并不发达,甚至可以用贫穷二字形容,即便皇帝也不敢奢侈浪费。据说,李治做太子时,有次吃割羊肉,刀上沾了羊油,他舍不得浪费,便将羊油抹在大饼上吃下去。因此,这四车金银珠宝、十车绫罗绸缎可不是个小数目,而李治愿意给长孙无忌这么丰厚的赏赐,也很显然不是件简单的事。然而,当李治再次说起王皇后无子,武昭仪生了个儿子一事时,长孙无忌又给岔开了话题。就这样,反反复复了好几次,长孙无忌都不表态,而事实上他也不需要再表什么态了,因为他迟迟不表态不正是说明他不支持武则天做皇后吗?于是,李治与武则天只好悻悻而归。
长孙无忌的顾左右而言他,看在李治的眼里就是不合作、不买他的账,这让他产生了深深的挫折感,刺伤了他的自尊。贵为一国之君,天下的统领着,却连休个老婆都得看别人的脸色,而且自己都低三下四地去臣子的府上送礼了,那般讨好和拉拢,事情却还是没个结果。这样的皇帝当得也实在是太窝囊了,李治的心里不爽到了极点,他产生了一种逆反心理,凭什么我就得乖乖听你大臣的话,你不想让武则天当皇后,我就偏要支持她,看你做臣的厉害,还是我做皇帝的厉害!于是,君臣之间首次出现了裂痕,从此整个事件的斗争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单纯的皇后废立问题升级为高宗李治与官僚集团争夺权利的斗争。武则天与李治因为有了共同的对手,而变得更加团结起来,在单纯的夫妻关系上又增加了一层战友关系,两人同仇敌忾,一致对外,誓要戳戳那些元老大臣们的锐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