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这种事情,原本是桩家事,可放到古代,放到皇帝身上,则变成了一桩政治斗争。朝臣们大多站在长孙无忌一边,而且个个都一副激愤、冲动的样子,就像是他李治干了一件多么荒唐的错事。每次想到这些,李治的心里就感到哇凉哇凉地,而心寒过后他又觉得后怕。他不禁疑问道,这大唐的江山是他李家的,还是长孙无忌那帮元老大臣们的?皇帝做到他这份上,真是憋屈啊。所以,原本对皇后的废立并不怎么上心的他,此刻也被大臣们逼得认真了起来,他就是要与大臣们较劲,看看谁才是主子,谁才是臣!
然而,眼前的局势很明显是长孙无忌那帮反对派占了优势,而武则天与李治这对夫妻档则正处于一筹莫展之际。难道,做君的就真的要被做臣的牵着鼻子走吗?只有认命当大臣们的乖宝宝了吗?李治虽然软弱,但也并非是个毫无主见之人,他若甘心受大臣们的控制,也不会义无反顾地站在武则天一边了。当然,就算李治真的甘心被大臣们控制,武则天也不会给他这样的机会,因为为了做皇后,她已经牺牲了许多,她承受不起失败的结局。可是,外廷上有没有人愿意站出来做他们的朋友呢?
就在武则天与李治孤立无援的时候,有一个官员站出来为武则天说话了,这个人名叫李义府。这个李义府不是什么善类,甚至可以说是个地地道道的小人,成句“笑里藏刀”说的就是他。此人生得一表人才,风度翩翩,实则内心狠毒,算计起人来滴水不漏,就像猫一样外表柔顺,捉起耗子却又快又狠。于是,人们便送他一个外号叫“李猫”。在政坛上,李义府的名字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以臭而闻名,明里一盆火,暗里一把刀的事他可没少干过。加之他又是刘洎的人(刘洎是魏王李泰一党,与长孙无忌是敌对关系)。所以,刘洎一倒,长孙无忌就容不下李义府了,打算将他贬到四川去做司马。其实,司马一职也是个五品官员,与李义府在中央的中书舍人官级一样,算不上贬,最多也就是平级调动罢了。但是,做官自然是做京官更有前途,好歹还能在皇帝跟前混个脸熟,没准难天就有好运降临,而去地方上做官,天高皇帝远的,哪还有什么机会升职?李义府虽然品性不正,但是有才,《全唐诗》里还收藏了他的八篇佳作。因此,当得知自己要被调去地方上时,心里是十万个不愿意。可是,自己权微力薄,怎样才能阻止这个调动呢?
正所谓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李义府一个人想不出来对策,于是找到了好朋友王德检帮忙出主意。王德检说,如今只有一个人能救你,这个人就是武昭仪。李义府一听立即摇头说,这恐怕不行,皇上想立武昭仪为后也不是三天两天的事情了,可如今依然没个结果,她自个的事都没办成,还有那个闲工夫管别人的事?王德检笑了笑说,你啊,真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武昭仪之所以迟迟没能被册封为皇后,不就是因为外廷没人支持她吗,假如你现在主动站出来为她摇旗呐喊,岂不等于是在雪中送炭吗?皇上和武昭仪一条心,你帮了武昭仪的忙,也就等于是皇上的忙,到时候你还怕捞不着好处吗?
王德检的这番话可真是一语道醒梦中人啊,李义府感到豁然开朗,第二天就跑到李治跟前说,陛下,臣斗胆恳请您废王皇后,立武昭仪为后。李义府是第一个主动站出来为武则天说话的人,而对于李治来说,那时候他还没有想过要与武则天分你我,脑子里想到只是终于有人支持他了。这种感觉就像是在孤立无援的战场上遇到了拔刀相助的侠客,像是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夜里突然见到了一束光亮,既激动又高兴,甚至有流泪的冲动。既然有人这么勇敢地站出来支持自己,李治自然不会亏待对方,很痛快地赏赐了李义府一斗珍珠,并答应让他留任原职。第二天,武则天也亲自派人去慰问李义府,还提拔他为中书侍郎。于是,李义府成了第一个支持武则天而受惠的“英雄”。李治和武则天的这番举动无疑是在向外廷的所有大臣们传递一个信息:皇帝与武昭仪夫妻同心,谁支持武昭仪,谁就能升官发财。
有了李义府这“英雄”在前面带路,不久,外廷的局势就发生了逆转,原本孤立无援的武则天突然被一大批官员环绕着,比如许敬宗、王德检、崔义玄等等。这些人有一个共性,即有才但在官场上不得志、郁郁难平。眼见李义府因为支持武则天而升了官,他们便随之而起,打算也升个官发个财,真是有利能是官推磨啊!不过,武则天和李治并不在乎这些人到底是真心支持废王立武,还是口是心非,他们要的只是结果,而结果是以李义府和许敬宗为核心的挺武派终于成立了。现在,武则天和李治不再是孤军奋战,有了挺武派的拔刀相助,他们便可以与长孙无忌的反武派展开正式的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