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军方代表表示中立之后,武则天和李治就不再畏首畏尾,而是利用手中的权柄,继续利用挺武派,拉拢中立派,打击反武派。渐渐地,原本占有绝对优势的反武派,因为没有军方的支持,而变得被动起来。不久,反武派队伍中反应最为激烈的褚遂良被贬到了潭州做都督,堂堂的顾命大臣一下子从中央贬到了湖南长沙,这分明就是杀鸡儆猴看。反武派一看褚遂良都被贬了,也不敢再当着皇帝的面大声反对武则天了,势单力薄的他们清楚地意识到武昭仪这女人不是好对付的,倘若再跟她对着干,说不定下一个挨轰的就是自己。明哲保身的道理反武派自然懂,他们不想让武则天当皇后,但更不想因此而丢了自己好不容易得来的地位,于是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统统闭嘴。
眼见反武派一改往日的嚣张变得沉默起来,武则天和李治知道时机已经成熟了,于是永徽六年十月十二日,李治颁布了一道诏书:“王皇后、萧淑妃谋行鸩毒,废为庶人,母及兄弟,并除名,流岭南。”常言道,一夜夫妻百日恩,李治与王皇后、萧淑妃之间又岂止百日?且不说王皇后,就说萧淑妃,曾经李治那么宠爱她,可如今说翻脸就翻脸,难怪人说帝王无情。看到王皇后和萧淑妃的下场,武则天就感到一阵恶寒,她清楚地意识到,在这个后宫里,自己一切的荣耀和地位都是靠着皇帝的那份宠爱,倘若哪天皇帝不再爱自己,说不定下场会比王萧二人更惨。所以,她比以往更加温柔地侍奉着李治,她要牢牢地抓住这个男人的心,只有这样她才能向李唐王室索取更多的权利。
王皇后被废后,六宫一时无主,挺武派赶紧活动起来,仅在六天之后,许敬宗联合百官上奏,说,陛下,后宫不可一日无主,武昭仪端庄贤惠,是皇后的不二人选,臣等斗胆恳请您下诏立武昭仪为后。于是,李治当即就下了份诏书说,武昭仪门第高贵,是开国元勋之后,而且才德兼备,故而被选入后宫做先帝的才人。在后宫的十四年里,她人缘极好,大家都和喜欢她,我当年还是太子的时候,整日在父亲病床前侍候,他老人家见我如此孝顺,很是感动,便将当时还是才人的武昭仪赐给了我,一如汉朝的王政君一般。因此,我决定立她为皇后。
这份诏书写得就跟反方证词似的,每一句话都是在针对之前褚遂良反对武则天的三大理由进行驳斥。褚遂良说武则天出身低微,诏书则说武则天是开国功臣之后;褚遂良说王皇后是太宗为李治娶的媳妇,而武则天不是,诏书则说这是太宗因为李治孝顺而赏赐给他的;褚遂良说武则天是太宗的才人,历史不清白,诏书则将武则天比成王政君,说她们两的经历如出一辙。谁是王政君?此女本是汉宣帝的宫女,由于太子(后来的汉元帝)最宠爱的小妾死了,汉宣帝就把王政君赏赐给太宗以作安慰。王政君嫁给太子后甚得宠爱,不久就生了一个儿子,等到其登基之后,王政君便被册封为皇后。这典故一引用,武则天的身份就被偷梁换柱了,从先帝的才人变成了宫女,虽然皇帝有时候也会临幸宫女,但毕竟名义上宫女只是服务员,而才人就不一样了,虽不是皇帝正式的老婆,但也是个侍妾。所以,这个典故用得好,用得妙,既避免了乱伦之嫌,也强调了武则天比王皇后多了一个优势,即她生了一个儿子,而王皇后没有。
被这么一驳斥,反武派彻底无语了,立武则天为后好像变成了一件合情、合理、合法的事情,似乎之前的激烈反对、面红耳赤的争吵都变成了一场闹剧,一点道理都没有,真是叫人欲哭无泪!不得不说,写这份诏书的人实在是个人才啊,而此人才不是别人,正是武则天的头号拥护者许敬宗,满腹经纶的他这次总算有机会尽情展现自己的才华了。
半个多月后,武则天正式被册封为皇后。从贞观十一年进宫,从一个莽撞的少女蜕变为一个成熟稳重的女子,整整十八年的挣扎和努力,她终于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六宫新主。人的一生匆匆不过数十载,能有多少个十八年呢?对于一个女人来说,那过去的不是十八年,而是她再也无法挽回的青春。好在,这十八年并未白白浪费,如今她总算可以扬眉吐气地说一句“见天子安知非福”了,只不过“天子”已经不是曾经的天子了,而是换成了唐高宗李治。
然而,人的欲望是永不满足的,更何况有着王皇后这一前车之鉴,武则天自然不会甘心只做六宫之主。这一点,从她的册立大典中就能看出,按说皇后只能结束内外命妇的朝拜,可武则天却偏偏要与众不同,不但接受了她们的朝拜,还在肃义门接受了文武百官和四夷酋长的朝拜。理由是她这皇后宝座来得可不容易啊,别的皇后都是一路畅通无阻,轻轻松松就即位的,而武则天却是过五关斩六将,与外廷大战了五百回合才顺利登上皇后宝座的。此刻的她已经不是那个初出深宫的女子了,在外挺里既有她的敌人也有她的朋友,尝到了权力带来的甜头后,她已不愿意放手,深宫的高墙已然关不住她那颗充满权力欲望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