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转有二种。一转为众生。二转为法。一切所缘不出此二。此二实无。但是识转作二相貌也。次明能缘有三种。一果报识。即是阿梨耶识。二执识。即阿陀那识。三尘识。即是六识。果报识者为烦恼业所引故名果报。亦名本识。一切有为法种子所依止。亦名宅识。一切种子之所栖处。亦名藏识。一切种子隐伏之处。问此识何相何境。答相及境不可分别一体无异。问若尔云何知有。答由事故知有此识此识能生一切烦恼业果报事。譬如无明。当起此无明。相境可分别不若可分别非谓无明。若不可分别则应非有。而是有非无亦由有欲嗔等事知有无明。本识亦尔相境无差别。但由事故知其有也就此识中。具有八种异。谓依止处等。具如九识义品说。又与五种心法相应。一触。二作意。三受。四思惟。五想。以根尘识三事和合生触。心恒动行名为作意。受但是舍受。思惟筹量可行不可行。令心成邪成正。名为思惟。作意如马行。思惟如骑者。
马但直行不能避就是非。由骑者故令其离非就是。思惟亦尔。能令作意离漫行也。此识及心法。但是自性无记。念念恒流如水流浪。本识如流五法如浪。乃至得罗汉果。此流浪法亦犹未灭。是名第一识。依缘此识有第二执识。此识以执着为体与四惑相应。一无明。二我见。三我慢。四我爱。此识名有覆无记。亦有五种心法相应名字同前。而前细此粗。此识及相应法。至罗汉位究竟灭尽。及入无心定亦皆灭尽。若见谛害烦恼识及心法。得出世道十六行。究竟灭尽。余残未尽但属思惟。是名第二识。第三尘识者。识转似尘。更成六种识转似尘。已如前说。体通三性。与十种心法相应。及十善恶。并大小惑具三种受。十种心法者。触等五种如前。但此为最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