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采生,秋采蓏,夏处阴,冬处阳。此言圣人之动静、开阖、诎信、浧儒、取与之必因于时也。时则动,不时则静。是以古之士有意而未可阳也,故愁其治言,含愁而藏之也。贤人之处乱世也,知道之不可行,则沉抑以辟罚,静默以侔免。辟之也,犹夏之就凊,冬之就温焉;可以无及于寒暑之灾矣。非为畏死而不忠也。夫强言以为僯,而功泽不加,进伤为人君严之义,退害为人臣者之生,其为不利弥甚。故退身不舍端,修业不息版,以待清明。故微子不与于纣之难,而封于宋,以为殷主。先祖不灭,后世不绝。故曰:大贤之德长。

明乃哲,哲乃明,奋乃苓,明哲乃大行。此言擅美主盛自奋也,以琅汤凌轹人。人之败也常自此。是故圣人著之简策,传之以告后进曰:奋,盛;苓,落也。盛而不落者,未之有也。故有道者不平其称,不满其量,不依其乐,不致其度。爵尊则肃士,禄丰则务施,功大而不伐,业明而不矜。夫名实之相怨久矣,是故绝而无交,惠者知其不可两守,乃取一焉。故安而无忧。

毒而无怒,此言止忿速济没法也。怨而无言,言不可不慎也。言不周密,反伤其身。故曰欲而无谋,言谋不可以泄,谋泄灾极。夫行忿速遂,没法贼发,言轻谋泄,灾必及于身。故曰:毒而无怒,怨而无言,欲而无谋。

大揆度仪,若觉卧,若晦明。言渊色以自诘也,静默以审虑。依贤可,用仁良,既明通于可不利害之理,循发蒙也。故曰:若觉卧,若晦明,若敖之在尧也。

毋访于佞,言毋用佞人也,用佞人则私多行,毋蓄于謟,言毋听謟,听謟则欺上。毋育于凶,言毋使暴,使暴则伤民。毋监于谗,言毋听谗,听谗则失士。夫行私、欺上、伤民、失士,此四者用,所以害君义失正也。夫为君上者,既失其义正,而倚以为名誉;为臣者,不忠而邪,以趋爵禄,乱俗败世,以偷安怀乐,虽广其威,可损也。故曰:不正,广其荒。是以古之人,阻其路,塞其遂,守而物修。故著之简策,传以告后世人曰:其为怨也深,是以威尽焉。

不用其区。区者,虚也。人而无良焉,故曰虚也。凡坚解而不动,陼堤而不行,其于时必失,失则废而不济。失植之正而不谬,不可贤也,植而无能,不可善也。所贤美于圣人者,以其与变随化也。渊泉而不尽,微约而流施,是以德之流润泽均加于万物。故曰:圣人参于天地。

鸟飞准绳。此言大人之义也。夫鸟之飞也,必还山集谷。不还山则困,不集谷则死。山与谷之处也,不必正直。而还山集谷,曲则曲矣,而名绳焉,以为鸟起于北,意南而至于南,起于南,意北而至于北。苟大意得,不以小缺为伤。故圣人美而著之曰:千里之路,不可扶以绳;万家之都,不可平以准。言大人之行,不必以先帝常,义立之谓贤。故为上者之论其下也,不可以失此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