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众第四十九

武王问太公曰:“吾欲以少击众,以弱击强,为之奈何?“太公曰:“以少击众者,必以日之暮,伏以深草,要之隘路。以弱击强者,必得大国之与,邻国之助。”

武王曰:“我无深草,又无隘路,敌人已至,不适日暮;我无大国之与,又无邻国之助。为之奈何?”

太公曰:“妄张诈诱,以荧惑其将,迂其途,令过深草;远其路,令会日暮。前行未渡水,后行未及舍,发我伏兵,疾击其左右,车骑扰乱其前后。敌人虽众,其将可走。事大国之君,下邻国之士,厚其币,卑其辞。如此,则得大国之与,邻国之助矣。”武王曰:“善哉!”

分险第五十

武王问太公曰:“引兵深入诸侯之地,与敌人相遇于险阨之中。吾左山而右水;敌右山而左水,与我分险相拒。吾欲以守则固,以战则胜,为之奈何?”

太公曰:“处山之左,急备山之右;处山之右,急备山之左。险有大水,无舟楫者,以天潢济吾三军。已济者,亟广吾道,以便战所。以武冲为前后,列其强弩,令行阵皆固。衢道谷口,以武冲绝之。高置旌旗,是为军城。凡险战之法,以武冲为前,大橹为卫;材士强弩,翼吾左右。三千人为一屯,必置冲阵,便兵所处。左军以左,右军以右,中军以中,并攻而前。已战者,还归屯所,更战更息,必胜乃已。”武王曰:“善哉!”

第六篇犬韬

分合第五十一

武王问太公曰:“王者帅师,三军分为数处,将欲期会合战,约誓赏罚,为之奈何?”

太公曰:“凡用兵之法,三军之众,必有分合之变。其大将先定战地战日,然后移檄书与诸将吏期,攻城围邑,各会其所;明告战日,漏刻有时。大将设营而阵,立表辕门,清道而待。诸将吏至者,校其先后;先期至者赏,后期至者斩。如此,则远近奔集,三军俱至,并力合战。”

武锋第五十二

武王问太公曰:“凡用兵之要,必有武车骁骑,驰阵选锋,见可则击之。如何而可击?”

太公曰:“夫欲击者,当审察敌人十四变。变见则击之,敌人必败。”武王曰:“十四变可得闻乎?”

太公曰:“敌人新集可击。人马未食可击。天时不顺可击。地形未得可击。奔走可击。不戒可击。疲劳可击。将离士卒可击。涉长路可击。济水可击。不暇可击。阻难狭路可击。乱行可击。心怖可击。”

练士第五十三

武王问太公曰:“练士之道奈何?”太公曰:“军中有大勇力,敢死乐伤者,聚为一卒,名为冒刃之士。

“有锐气壮勇强暴者,聚为一卒,名曰陷阵之士。

“有奇表长剑,接武齐列者,聚为一卒,名曰勇锐之士。

“有披距伸钩,强梁多力,溃破金鼓,绝灭旌旗者,聚为一卒,名曰勇力之士。

“有踰高绝远,轻足善走者,聚为一卒,名曰寇兵之士。

“有王臣失势,欲复见功者,聚为一卒,名曰死斗之士。

“有死将之人,子弟欲为其将报仇者,聚为一卒,名曰死愤之士。

“有贫穷忿怒,欲快其志者,聚为一卒,名曰必死之士。

“有赘婿人虏,欲掩揭名者,聚为一卒,名曰励钝之士。

“有胥靡免罪之人,欲逃其耻者,聚为一卒,名曰幸用之士。

“有材技兼人,能负重致远者,聚为一卒,名曰待命之士。

“此军之练士,不可不察也。”

教战第五十四

武王问太公曰:“合三军之众。欲令士卒服习教战之道,奈何?”

太公曰:“凡领三军,必有金鼓之节,所以整齐士众者也,将必明告吏士,申之以三令,以教操兵起居,旌旗指麾之变法。故教吏士,使一人学战;教成,合之十人。十人学战;教成,合之百人。百人学战;教成,合之千人。千人学战;教成,合之万人。万人学战;教成,合之三军之众。大战之法,教成,合之百万之众。故能成其大兵,立威于天下。”武王曰:“善哉。”

均兵第五十五

武王问太公曰:“以车与步卒战,一车当几步卒,几步卒当一车?以骑与步卒战,一骑当几步卒,几步卒当一骑?以车与骑战,一车当几骑,几骑当一车?”

太公曰:“车者,军之羽翼也,所以陷坚阵,要强敌,遮走北也。骑者,军之伺候也,所以踵败军,绝粮道,击便寇也。

“故车骑不敌战,则一骑不能当步卒一人,三军之众成阵而相当,则易战之法,一车当步卒八十人,八十人当一车;一骑当步卒八人,八人当一骑;一车当十骑,十骑当一车。险战之法,一车当步卒四十人,四十人当一车;一骑当步卒四人,四人当一骑;一车当六骑,六骑当一车。夫车骑者,军之武兵也。十乘败千人,百乘败万人;十骑走百人,百骑走千人,此其大数也。”

武王曰:“车骑之吏数与阵法奈何?”太公曰:“置车之吏数:五车一长,十五车一吏,五十车一率,百车一将。易战之法,五车为列,相去四十步,左右十步,队间六十步。险战之法,车必循道,十五车为聚,三十车为屯,前后相去二十步,左右六步,队间三十六步。纵横相去一里,各返故道。

“置骑之吏数:五骑一长,十骑一吏,百骑一率,二百骑一将。易战之法:五骑为列,前后相去二十步,左右四步,队间五十步;险战之法:前后相去十步,左右二步,队间二十五步。三十骑为一屯,六十骑为一辈,纵横相去百步,周还各复故处。”武王曰:“善哉!”

武车士第五十六

武王问太公曰:“选车士奈何?”太公曰:“选车士之法,取年四十以下,长七尺五寸以上,走能逐奔马,及驰而乘之,前后左右,上下周旋,能束缚旌旗;力能彀八石弩,射前后左右,皆便习者,名曰武车之士,不可不厚也。”

武骑士第五十七

武王问太公曰:“选骑士奈何?”太公曰:“选骑士之法,取年四十以下,长七尺五寸以上,壮健捷疾,超绝伦等;能驰骑彀射,前后左右,周旋进退;越沟堑,登丘陵,冒险阻,绝大泽;驰强敌,乱大众者,名曰武骑之士,不可不厚也。”

战车第五十八

武王问太公曰:“战车奈何?”太公曰:“步贵知变动,车贵知地形,骑贵知别径奇道,三军同名而异用也。凡车之战,死地有十,胜地有八。”

武王曰:“十死之地奈何?”太公曰:“往而无以还者,车之死地也。越绝险阻,乘敌远行者,车之竭地也。前易后险者,车之困地也。陷之险阻而难出者,车之绝地也。?下渐泽,黑土黏埴者,车之劳地也。左险右易,上陵仰阪者,车之逆地也。殷草横亩,犯历浚泽者,车之拂地也。车少地易,与步不敌者,车之败地也。后有沟渎,左有深水,右有峻阪者,车之坏地也。日夜霖雨,旬日不止,道路溃陷,前不能进,后不能解者,车之陷地也。此十者,车之死地也。故拙将之所以见擒,明将之所以能避也。”

武王曰:“八胜之地奈何?”太公曰:“敌之前后,行阵未定,即陷之。旌旗扰乱,人马数动,即陷之。士卒或前或后,或左或右,即陷之。阵不坚固,士卒前后相顾,即陷之。前往而疑,后往而怯,即陷之。三军猝惊,皆薄而起,即陷之。战于易地,暮不能解,即陷之。远行而暮舍,三军恐惧,即陷之。此八者,车之胜地也。

“将明于十害八胜,敌虽围周,千乘万骑,前驱旁驰,万战必胜。”武王曰:“善哉!”

战骑第五十九

武王问太公曰:“战骑奈何?”太公曰:“骑有十胜九败。”

武王曰:“十胜奈何?”太公曰:“敌人始至,行阵未定,前后不属,陷其前骑,击其左右,敌人必走。敌人行阵,整齐坚固,士卒欲斗。吾骑翼而勿去,或驰而往,或驰而来,其疾如风,其暴如雷,白昼如昏,数更旌旗,变更衣服,其军可克。敌人行阵不固,士卒不斗。薄其前后,猎其左右,翼而击之敌人必惧。敌人暮欲归舍,三军恐骇,翼其两旁,疾击其后,薄其垒口,无使得入,敌人必败。敌人无险阻保固,深入长驱,绝其粮道,敌人必饥。地平而易,四面见敌,车骑陷之,敌人必乱。敌人奔走,士卒散乱。或翼其两旁,或掩其前后,其将可擒。敌人暮返,其兵甚众,其行阵必乱。令我骑十而为队,百而为屯,车五而为聚,十而为群,多设旌旗,杂以强弩;或击其两旁,或绝其前后,敌将可虏。此骑之十胜也。”

武王曰:“九败奈何?”太公曰:“凡以骑陷敌而不能破阵;敌人佯走,以车骑返击我后,此骑之败地也。追北踰险,长驱不止;敌人伏我两旁,又绝我后,此骑之围地也。往而无以返,入而无以出,是谓陷于天井,顿于地穴,此骑之死地也。所从入者隘,所从出者远。彼弱可以击我强,彼寡可以击我众,此骑之没地也。大涧深谷,翳茂林木,此骑之竭地也。左右有水,前有大阜,后有高山;三军战于两水之间,敌居表里,此骑之艰地也。敌人绝我粮道,往而无以还,此骑之困地也。污下沮泽,进退渐洳,此骑之患地也。左有深沟,右有坑阜,高下如平地,进退诱敌,此骑之陷地也。此九者,骑之死地也。明将之所以远避,闇将之所以陷败也。”

战步第六十

武王问太公曰:“步兵与车骑战奈何?”太公曰:“步兵与车骑战者,必依丘陵险阻,长兵强弩居前,短兵弱弩居后,更发更止。敌之车骑虽众而至,坚阵疾战,材士强弩,以备我后。”

武王曰:“吾无丘陵,又无险阻。敌人之至,既众且武,车骑翼我两旁,猎我前后。吾三军恐惧,乱败而走,为之奈何?”

太公曰:“令我士卒为行马,木蒺莉,置牛马队伍,为四武冲阵;望敌车骑将来,均置蒺莉;掘地匝后,广深五尺,名曰命笼。人操行马进步,阑车以为垒,推而前后,立而为屯;材士强弩,备我左右。然后令我三军,皆疾战而不解。”武王曰:“善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