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水洗秽义同。约井池为异。自昔及今。一切诸教。同治断常之病。同开正道。但约今昔教用异耳。今四论约用不同故辨四宗差别。智度论正释大品。而龙树开大品为二道。前明般若道。次明方便道。此之二道即是法身父母。故大品以实慧方便慧为宗。论申经二慧。还以二慧为宗。如中论申二谛。还以二谛为宗也。问大品何故前明般若。后明方便耶。答般若方便实无前后。而作前后说者般若为体。方便为用。故智度论云。譬如金为体。金上精巧为用。故前明其体。后辨其用也。又非凡夫行。非贤圣行。是菩萨行。般若超凡。方便越圣。要前超凡后方越圣。故前明般若后辨方便。又众生起见凡有二种。一者有见。二者无见。般若破其有见。方便斥其无见。故前明般若后辨方便。若明次第者。

三藏多说有教以破外道。而封执三藏之有故。般若次说空。惑者着般若之空故。次说方便令其离空。故智度论序云。知邪病之自起故。阿含为之作。以滞有之为患故。般若为之照。即斯意也。若约位而言。般若配于六地。故前明之。方便在于七地。故后说也。问旧亦明大品二慧为宗。与今何异。答今明。圣心未曾二。为众生故无二说二。欲令因二悟于不二。故与旧不同。又虽明二慧。与旧亦异。旧义实慧但照空不达有。沤和但照有不达空。盖是限局圣心便成二见。今明。至人体无碍之道故有无碍之用。般若既照空即能鉴有。方便既涉有即能鉴空。具如二智中说。次明中论以二谛为宗。所以用二谛为宗者。二谛是佛法根本。如来自行化他皆由二谛。自行由二谛者。如璎珞经佛母品。明二谛能生佛故。二谛是佛母。盖取二智为佛。二谛能生二智。故以二谛为母。即是如来自德圆满由于二谛。化他德由二谛者。如来有所说法教化众生常依二谛。故中论云。诸佛依二谛为众生。说法也。问何以知自他两德并由二谛耶。答十二门论云。以识二谛故。即得自利他利及以共利。即其事也。以二谛是自行化他之本故。申明二谛以为论宗。即令一切众生具得自他二利也。问何人迷二谛。

论主破迷申二谛耶。答有三种人迷于二谛。一者小乘五百部。各执诸法有决定性。闻毕竟空如刀伤心。此人失第一义谛。然既失第一义谛亦失世谛。所以然者。空宛然而有。故有名空有。方是世谛。彼既失空。亦是迷有。故失世谛。故五百部执出如来二谛之外。二者方广道人。谓一切诸法如龟毛兔角。无罪福报应。此人失于世谛。然有宛然而空。故空名有空。既失空有。亦失有空。如斯之人亦失二谛。又诸外道亦失二谛。如有见外道迷于真谛。空见外道迷于世谛。又凡夫著有故迷真谛。二乘滞空迷世谛也。第三人得二谛名而失二谛旨。斯执甚多。今略出二种。或言二谛一体。或言二谛异体。并不成二谛之义。具如疏初序之。今破此之失申明二谛。故用二谛为宗也。问何以得知此论用二谛为宗耶。答略有三种。一者璎珞经佛母品明二谛不生不灭乃至不来不去。今论正明八不。故知即是辨于二谛。故以二谛为宗。二者青目序论意。明外人失二谛。龙树菩萨为是等故造此中论。

即知破外迷失申明二谛。故以二谛为宗也。三者关内昙影中论序云。此论虽无理不穷。无言不尽。统其要归。会通二谛。今还述旧释。故知二谛为宗也。问既名中论。何故不用中道为宗。乃以二谛为宗耶。答即二谛是中道。既以二谛为宗。即是中道为宗。所以然者。还就二谛以明中道故。有世谛中道。真谛中道。非真非俗中道。但今欲名宗两举故。中谛互说。故宗举其谛名题其中。若以中道为名。复以中道为宗者。但得不二义失其二义故也。问经何故立二谛耶。答此有两义。一者欲示佛法是中道故。以有世谛。是故不断。以第一义。是故不常。所以立于二谛。又二慧是三世佛法身父母。以有第一义故生般若。以有世谛故生方便。具实慧方便慧。有十方三世佛。是故立二谛。又知第一义是自利。知世谛故能利他。具知二谛即得共利。故立二谛。又有二谛故佛语皆实。以世谛故说有是实。

第一义故说空是实。又佛法渐深。先说世谛因果教化。后为说第一义。又成就得道智者说第一义。无有说世谛。又若不先说世谛因果。直说第一义。则生断见。是故具明二谛也。次明百论宗者。百论破邪申明二谛。具如空品末说。亦应以二谛为宗。但今欲与中论互相开避。中论以二谛为宗。百论用二智为宗。即欲明谛智互相成也。问百论何故用二智为宗耶。答提婆与外道对面击扬斗。一时权巧智慧。但提婆权智巧能破邪巧能显正。而实无所破亦无所显。故名实智。一论始终明此二智。故以二智为宗。中论不与内诤一时权巧。但共同学二谛之人诤二谛得失。故以二谛为宗。则中论用所申为宗。百论用能申为宗。欲明佛与菩萨能所共相成也。次明十二门论宗者。此论亦破内迷申明二谛。亦以二谛为宗。但今欲示三论不同。宜以境智为宗。所言境智者。论云。大分深义所谓空也。若通达是义即通达大乘。具足六波罗蜜无所障碍。大分深义谓实相之境。由实相境发生般若。由般若故万行得成。即是境智之义。故用境智为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