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与不定置而不论。人不见之。便于三外别立顿顿。安心文末。先以次第三观结数。次以一心结数次第义。当于别一心义当于圆。此圆还同初总安心为结数。故义开三别。次还依本以结一心。不见此意。异说便生。言发心文末一止观结者。大意五章文相宽总。是故皆以止观结之。或时唯用一止观结。如六即文六文皆一。或复唯用三止观结。如随自意文末。或时俱用三一结之。如前所引。复阙无结文。如常行等三种三昧。又若俱用三一结者。只是通别不同。何者。一种结云。发菩提心即是观。邪僻心息即是止。当知三种无不发心邪僻心息。又三种结者亦是通义。以通三故。是故结之。始从三藏终至圆顿。皆悉有于渐顿不定。具如第三偏圆文中及玄文第十判教中。四教是别。三种是通。此第一文。不历四教一一三结。总以四教共为三结。以三对一三复为别。人不见之。便以又以之言凭兹别立。

深不可也。问两种顿位同异云何。答住前则别登住则同。喻曰。凡列位者皆须准教及以古师。一家立位唯分四别。一期教迹因果显著。有始有终莫过此四。三藏则四果支佛百劫僧祇。通教则三乘共位及名别义通别圆并立五十二位。但行有赊促断伏不同。圆依法华更加五品。一家所用诸部咸然。辄不曾闻两顿之位。已如前破。问何故分别立。二顿耶。答由根利钝立二不同。喻曰。自昔承禀一圆家教法。不见二顿而分两根。处处文中但云华严兼于利钝。利则圆教钝则别人。或一一教中而分三根。或信法二行以分利钝。是则教教部部无不皆然。来至法华同入一实。无容开会同一根性。仍称为钝。覆权隐迹有钝有利。而名为利。深不可也。问方等中四渐中开四。两四中圆为何同异。答但是四。教中圆皆是渐圆。

喻曰。此师不识渐教之义。是故不知方等只是渐中之一。谓言渐教与方等殊。即便答云。但是四教皆名为渐。若知不别云何便答。但是之言借使法华会前四教中圆。皆名渐圆。法华开权独显一圆。何故仍立渐圆之称。若尔但识四教从渐之言。不了法华开废等意。因兹暗立渐顿之言。问涅槃中圆复何差别。答亦是渐圆。喻曰。若如所判。始自鹿苑终至涅槃。一概渐圆。玄文何故若破光宅。光宅仍以法华异昔。引昔通谩尚乃破之。此师禀受山门。翻更不如光宅。应云涅槃虽四前三知圆。方等虽四三不入实。渐中开四不殊方等。诸文盛说何足复疑。依彼所论涅槃圆伊便成无用。复有一行乃是徒设。问涅槃四教俱入圆不。答有不入者。十仙外道即是其流。喻曰。徒闻涅槃入实之言。不晓捃拾得入之意。若十仙不入三修岂闻。初后俱无。中间宁入。十仙不入。世尊何故为其说常。破云。汝外道中因虽是常而果无常。我佛法中因是无常而果是常。乃至陈如色常受想行识常。余诸外道大意皆尔。

如何谬判以为无常。易见之文尚谬。况复难见耶。问止观第一卷后多种譬文。如迦陵频伽声。捣万种为丸。在大海浴。阿伽陀药等为喻何顿。答并是渐顿。何以故。犹在[穀-禾+卵]中。万种须捣。须待诸水入于大海。合诸药为阿伽陀。故是渐顿。

若不出[穀-禾+卵]。诸水是海。不捣万种。不合为药。任运自具方是顿顿。喻曰。此中二失。一者不晓喻旨。二者违于自言。不晓喻者。夫言喻者但约少分。故大经云。不可以喻喻真解脱。如雪山类象。岂可求其尾牙。举扇喻月。岂可求其光挂。况本文意。意在一法。具是诸法。取现见者以之为喻。未入海诸水不具。未捣为丸众气不足。自余诸鸟[穀-禾+卵]中不鸣。余药虽合治病不遍。故用此等以为顿喻。如何破喻而为渐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