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名>【防风】

内容:气温。味甘。无毒。主大风头眩痛。恶风风邪。目盲无所见。风行周身。骨节疼痛。久服轻身。

防风气温。禀天春和风木之气。入足厥阴肝经。味甘无毒。得地中正之土味。入足太阴

脾经。气味俱升。阳也。肝为风木。其经与督脉会于巅顶。大风之邪入肝。则行于阳位。故头眩

痛。其主之者。温以散之也。伤风则恶风。恶风风邪。在表之风也。肝开窍于目。目盲无所

见。在肝经之风也。风行周身。在经络之风也。骨节疼痛。风在关节而兼湿也。盖有湿则阳

气滞而痛也。皆主之者。风气通肝。防风入肝。甘温发散也。脾主肌肉。湿则身重矣。久服

轻身者。风剂散湿。且引清阳上达也。

制方:

防风同白芍、黄。治表虚自汗。同荆芥、白芷、生地、地榆、黄。治破伤风。

<篇名>【葛根】

内容:气平。味甘辛。无毒。主消渴。身大热。呕吐。诸痹。起阴气。解诸毒。



葛根气平。禀天秋平之金气。入手太阴肺经。味甘辛无毒。得地金土之味。入足阳明经

燥金

胃。气味轻清。阳也。其主消渴者。葛根辛甘。升腾胃气。气上则津液生也。其主身大热者。葛根气平。平为秋气。秋气能解大热也。脾有湿热。则壅而呕吐。葛根辛甘。升发胃阳。

胃阳鼓动。则湿热下行而呕吐止矣。诸痹皆起于气血不流通。葛根辛甘和散。气血活。诸痹

自愈也。阴者从阳者也。人生阴气。脾为之原。脾与胃合。辛甘入胃。鼓动胃阳。阳健则脾

阴亦起也。甘者土之冲味。平者金之和气。所以解诸毒也。

葛谷气平味甘。入足阳明胃、手阳明大肠。阴中阳也。阴中之阳为少阳。清轻上达。能

引胃

气上升。所以主下痢十岁以上。阳陷之症也。

制方:

葛根同香薷、生地。煎服。可以预防热病。同白芍、甘草、山药、白茯、焦米。治痢血

不止。葛根一味。治中毒。

<篇名>【麻黄】

内容:气温。味苦。无毒。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发表出汗。去邪热气。止咳逆上气。除

寒热。破症坚积聚。(去节水煮去沫用)

麻黄气温。禀天春和之木气。入足厥阴肝经。味苦无毒。得地南方之火味。入手少阴心

经。

气味轻升。阳也。心主汗。肝主疏泄。入肝入心。故为发汗之上药也。伤寒有五。中风伤寒

者。风伤卫。寒伤营。营卫俱伤之伤寒也。麻黄温以散之。当汗出而解也。温疟。但热不寒

之疟也。温疟而头痛。则阳邪在上。必发表出汗。乃可去温疟邪热之气。所以亦可主以麻黄

也。肺主皮毛。皮毛受寒。则肺伤而咳逆上气之症生矣。麻黄温以散皮毛之寒。则咳逆上气

自平。寒邪郁于身表。身表者。太阳经行之地。则太阳亦病而发热恶寒矣。麻黄温以散寒。

寒去而寒热除矣。症坚积聚者。寒气凝血而成之积也。寒为阴。阴性坚。麻黄苦入心。心主

血。温散寒。寒散血活。积聚自破矣。(根节)气平。味甘无毒。入足太阳脾经、手太阴肺

经。所以止汗也。

制方:

麻黄同桂心。治风痹冷痛。同桂枝、甘草、杏仁、生姜、大枣。治伤寒营症。同白芍、

甘草

、炮姜、细辛、苏梗、北味。治肺寒而喘。麻黄根同黄、牡蛎末。小麦汤下。治自汗。

<篇名>【白芷】

内容:气温。味辛。无毒。主女人漏下赤白。血闭。阴肿寒热。头风侵目泪出。长肌肉。

润泽颜色。可作面脂。

白芷气温。禀天春和之木气。入足厥阴肝经。味辛无毒而芳香。得西方燥金之味。入足

阳明

胃经、手阳明大肠经。气味俱升。阳也。其主女人漏下赤白者。盖肝主风。脾主湿。风湿下

陷。则为赤白带下。白芷入肝散风。芳香燥湿。故主之也。肝藏血。血寒则闭气。温散寒。

故治血闭。阴者男子玉茎。女人牝户也。属厥阴肝。肿而寒热。肝经风湿也。湿胜故肿也。

白芷入肝。辛可散风。温可行湿。所以主之也。肝经会督脉于巅顶。风气通肝。肝开窍于目。头风侵目泪出。肝有风而疏泄也。其主之者。以辛温可散风也。胃主肌肤而经行于面。辛

温益胃。故长肌肤。芳香辛润。故泽颜色也。可作面脂。乃润泽颜色之余事也。

制方:

白芷同黄、甘草、生地、麦冬、五味。能长肉。同辛夷、细辛。治鼻症。同甘草、生

姜、

豆豉、大枣。名神白散。治一切伤寒。同贝母酒煎。治乳痈初起。同白芍、甘草、白茯、焦

米。治胃虚泄漏。

<篇名>【本】

内容:气温。味辛。无毒。主妇人疝瘕。阴中寒肿痛。腹中急。除头风痛。长肌肤。悦颜

色。

本气温。禀天春升之木气。入足厥阴肝经。味辛无毒。得地西方之金味。入手太阴肺

经。

气味俱升。阳也。妇人以血为主。血藏于肝。肝血少。则肝气滞而疝瘕。之症生矣。本温

辛。温行辛润。气不滞而血不少。疝瘕自平也。厥阴之脉络阴器。厥阴之筋结阴器。其主阴中

寒肿痛者。入肝而辛温散寒也。厥阴之脉抵小腹。肝性急。腹中急。肝血不润也。味辛润血。所以主之。风气通肝。肝经与督脉会于巅顶。风邪行上。所以头痛。其主之者。辛以散之

也。肺主皮毛。长肌肤。味辛益肺之力。悦颜色。辛能润血之功也。

制方:

本同木香。治雾露清邪中于上焦。同羌活、细辛、川芎、葱白。治寒郁太阳头痛。同

白芷。可作面脂。

<篇名>【柴胡】

内容:气平。味苦。无毒。主心腹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久服轻

身。明目益精。

柴胡气平。禀天中正之气。味苦无毒。得地炎上之火味。胆者中正之官。相火之腑。所

以独

入足少阳胆经。气味轻升。阴中之阳。乃少阳也。其主心腹肠胃中结气者。心腹肠胃。五脏

六腑也。脏府共十二经。凡十一脏皆取决于胆。柴胡轻清。升达胆气。胆气条达。则十一脏

从之宣化。故心腹肠胃中。凡有结气。皆能散之也。其主饮食积聚者。盖饮食入胃散精于肝。肝之疏散。又借少阳胆为生发之主也。柴胡升达胆气。则肝能散精。而饮食积聚自下矣。

少阳经行半表半里。少阳受邪。邪并于阴则寒。邪并于阳则热。柴胡和解少阳。故主寒热之

邪气也。春气一至。万物俱新。柴胡得天地春升之性。入少阳以生气血。故主推陈致新也。

久服清气上行。则阳气日强。所以身轻。五脏六腑之精华上奉。所以明目。清气上行。则

阴气下降。所以益精。精者阴气之英华也。

制方

柴胡同人参、半夏、黄芩、甘草、大枣、生姜。名小柴胡汤。治少阳寒热。同白芍、甘

草、

枳实。名四逆散。治胸胁痛。四肢厥冷。同人参、升麻、黄、甘草、归身、白术、广皮、

生姜、大枣。名补中益气汤。治劳伤倦怠。同人参、黄、白术、甘草、升麻、白茯、泽泻、

葛根、神曲。治暑伤元气。同升麻、葛根等。能升阳散火。同白芍、丹皮、山栀、甘草、

白茯、白术、广皮、归身。名逍遥散。治肝胆郁火。

<篇名>【桔梗】

内容:气微温。味辛。有小毒。主胸胁痛如刀刺。腹满。肠鸣幽幽。惊恐悸气。

桔梗气微温。禀天初春稚阳之木气。入足少阳胆经。味辛有小毒。得地西方阴惨之金味。



手太阴肺经。气味俱升。阳也。胸者肺之分也。胁者胆之分也。胆气不升。肺气不降。则滞

于胸胁。痛如刀刺矣。其主之者。辛以散之。温以达之也。足之三阴。从足走腹。太阴行气

于三阴者也。肺亦太阴。通调上下。相传之职。太阴不能通调。则腹饱满矣。其主之者。辛

以调气。温以行气也。大肠者燥金之腑也。大肠湿热。则鸣幽幽。肺与大肠为表里。桔梗辛

以益肺。肺通调水道。则湿热行而肠鸣自止。胆为中正之官。胆者担也。胆气伤。则不能担

当而惊恐悸矣。桔梗辛温。则扶苏条达。遂其生发之性。复其果敢之职。而惊恐悸自平也。

制方:

桔梗同贝母、巴霜。名结胸汤。治痰在中焦。同人参、北味、麦冬。治小便不通。同枳

壳。

治胸满不痛。同甘草。名甘桔汤。治肺痈。同生姜。治妊娠中恶心腹痛。

<篇名>【茵陈】

内容:气平。微寒。味苦。无毒。主风湿寒热邪气。热结黄胆。久服轻身益气。耐老。

面白悦。长年。

茵陈气平微寒。禀天秋平冬寒金水之气。入手太阴肺经、足太阳寒水膀胱经。味苦无毒。





南方之火味。入手少阴心经。气味俱降。阴也。风为阳邪。湿为阴邪。风湿在太阳。阳邪发

热。阴邪发寒也。其主之者。气寒清热。味苦燥湿也。心为君火。火郁太阴。则肺不能通调

水道。下输膀胱。而热与湿结矣。太阴乃湿土之经。所以蒸土色于皮毛而成黄胆也。其主之

者。苦平可以清心肺。微寒可以解湿热也。久服则燥胜。所以身轻。平寒清肺。肺主气。所

以益气。心主血。味苦清心。清则血充华面。所以耐老。而面白可悦也。心为十二官之主。

心安十二官皆安。所以长年也。

制方:

茵陈同川莲、干葛、黄柏、苡仁、北味。治酒疸。同二术、茯苓、泽泻、车前、木通、

陈皮

、神曲、红曲。治谷疸。同生地、石斛、木瓜、牛膝、黄柏。治女劳疸。

<篇名>【夏枯草】

内容:气寒。味苦辛。无毒。主寒热。瘰鼠。头疮破症。散瘿结气。脚肿湿痹。轻

身。

夏枯草气寒。禀天冬寒之水气。入足太阳膀胱寒水经。味苦辛无毒。得地火金之味。入手少

阴心经、手太阴肺经。遇火令而枯。禀金水之气独全。水制火。金平木。故专主少阳相火。

风木胆经之症。气味轻清。少阳也。太阳主表。表邪外入。则太阳有病。而恶寒发热矣。其

主之者。味辛可以散表寒。味苦可以清热也。瘰鼠。皆少阳胆经风热之毒。夏枯草禀金

水之气味。所以专入少阳。解风热之毒也。头乃太阳行经之地。膀胱湿热则生头疮。其主之

者。气寒清热。味苦燥湿也。积聚而有形可征谓之症。乃湿热结气也。味辛可以散结。味苦

可以燥湿热。所以主之也。瘿亦少阳之症。其主之者。以夏枯草专治少阳之症。而辛散之功

也。

湿邪伤下。脚肿湿痹。无非湿也。苦能燥湿。所以主之。且入肺与膀胱。而有祛湿之力。

湿

胜则身重。既有祛湿之功。所以能轻身也。

制方:

夏枯草末。治血崩不止。及赤白带下。夏枯草可代柴胡升发。可代甘菊清肝。同白茯、

白术

、黄柏。治湿热。同连翘、金银花、贝母、元参、薄荷、花粉、紫背天葵、甘草。治瘰有

功效。用数两煎汤。煮甘菊紫花地丁、金银花、连翘、白芨、白蔹、甘草、生地、白芷、半

枝莲。消一切肿毒甚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