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昔聖賢,懷玄抱真。服食1九鼎,化洽無形2。含精養神,通德三元。精液賡理,筋骨緻堅。眾邪闢除,正氣常存,累積長久,變形而仙。

聖賢為黃帝,鑄九鼎於荊山而得道。其一日天光鼎,二日地光鼎,三日人光鼎,四日日光鼎,五日月光鼎,六日星光鼎,七日風光鼎,八日音光鼎,九日靈光鼎。·三元者,氣之本。正氣者,道之宗。若欲白日昇天,叉成仙道,神丹之外,徒竭精神也。

憂憫後生,好道之倫。隨傍風釆,指畫古文。著為圖籍,開示後昆。露見枝條,隱藏本根。託號諸石,覆謬3眾文。

魏公憂其後生之徒,撰《五相類》以明其道,故引諸石,兼書亂辭,使智者用心辯其真偽也。

學者得之,報匱諸身4。子繼父業,孫踵祖先。傳世迷惑,竟無見聞。

若非通爐火之道,窮乾坤之源,百代猶不可知,況乎子孫矣?

遂5使宦者不仕,農夫失芸,商人棄貨,志士家貧。

不知至道,空竭貨財,如此之流,可為愚癡矣。

吾甚傷之,定錄此篇6。

魏公傷之,闡斯文也。

字約易思,事省不煩。

四卦五神,真為省學約文。

披列枝條7,實核可觀。

披尋藥物,真實不虛。

分兩有數,因而相循。故為亂辭,孔竅其門。智者審思,用意8參焉。

金水斤兩,依爻象以取定。其餘雜數說,並是亂辭,智者參詳自知的審也。

法象莫大乎天地兮,玄溝9數萬里。

取象於天,取法於地,天地雖遠,感而遂通也。

河鼓臨星紀兮,人民皆驚駭。

河鼓一星主兵。紀星在北斗傍。河鼓臨北斗,則天下兵起,是以人民驚駭也。

晷景忘前卻兮,九年被凶咎。皇上親覽視10兮,王者退自改。

此喻用火。九者,陽之極數。皇上,土地也。王,金也。火之至極,則土能鎮之,使金退而改過。改過者,謂水逃逸也。

關鍵有低昂兮,同氣而奔走11。

關鍵,謂固濟不堅,則水隨火氣而奔走。

江淮之枯竭兮,水流注于海。

河海縱枯竭,器上之水怛流也。

天地之雄雌兮,徘徊子與午。

雄雌者,陰陽二氣。陽生於子,陰生於午。循環徘徊,不離子午。陰陽,水火也。金水得水火之氣,亦不越於南北矣。

寅申陰陽之12祖兮,出入終復始。循斗而招搖兮,執衡定元紀。

寅辰,日呂申。建寅之月,陽氣大申,故言呂申。申神,日武德。建申之月,萬物欲死,薺麥生,故日武德,以為正當六三含章可貞之位。陰陽者,水火也。金水得水火之氣,隨斗而轉。衡星主水,謂金執水,而定其元之綱紀。

昇熬於飯山兮,炎火張設下。

謂器象骯山。炎火設下,周武之時也。

白虎倡導前兮,蒼液和於後。朱雀翱翔戲兮,飛揚色五彩。

四神在外,土居其中,是為五色。

遭遇網羅施兮,壓之13不得舉。

四神及土共為羅網,鎮壓於爐器,令水不得飛也。

謔謔14聲甚悲兮,嬰兒之慕母15。顛倒就湯擭兮,摧折傷毛羽。漏刻未過半兮,魚鱗狎獵起。五色象玄16耀兮,變化無常主。橘橘鼎沸馳兮,暴湧不休止。接連17重疊累兮,犬牙相錯距18。形如仲冬冰兮,斕干19吐鍾乳。崔鬼以雜廁兮,累積相支拄。

此皆水為火逼,變化無常。或作嬰兒之聲,終日號而不嘎;或為暴湧之勢,晝夜沸而不休。象烏摧折其毛羽,如龍鼓怒鱗甲。既類鍾乳,又似堅冰。崔鬼嵯峨,積疊枝拄。有四神之衛,畜五星之光。其狀難名,約文申義而已。

陰陽得其配兮,淡薄而20相守。

金水為偶,守道器中。

青龍處房六兮,春華震束卯。

房六星,束方之宿。青龍,木也。二月建卯,春華火動之時也。

白虎在勗七兮,秋芒兌西酉。

昂七星,西方之宿。白虎,金也。八月建酉,兌金火盛之時。當是時也,純陰用事。陰既用事,金水俱凝結也。

朱烏21在張二兮,正陽離南午。

火,數二。朱烏,火之精。正陽離南午,謂陽沒復陰生也。

三者俱來朝兮,家屬為親倡。

三為青龍、白虎、朱雀。青龍者木,白虎者金,朱雀者火,三物相親,同為伴倡也。

本之但二物兮,末之22為三五。三五之23與一兮,都集應二所。

二物為金、水,三為水、火、土。土之數五,水之數一,火數二。二與一為三,即是三五也。一者是器中之水,二即金水之謂。集會器中,唯此三物耳。

治之如上科兮,日數亦取甫。

擣治之法,文武火候,一如上經文,不再說。

先白而24後黃兮,赤黑達.表裹。

金水相和,狀貌如此。

名曰第一鼎兮,食如大稻米26。

即黃帝第一鼎也。日食稻米,三年成道。

自然之所為兮,非有邪偽道。

稟自然而為,非邪偽之道能致也。

若27山澤氣相蒸兮,興雲為風雨28。泥竭遂29成塵兮,火滅化30為土。若蘗以染黃31兮,似藍成綠組。皮革煮成32膠兮,麴孽33化為酒。同類易施功兮,非種難為巧。

以汞投鉛,黃芽自出。以芽投汞,還丹自成,是其種也。取諸石藥,使水為金,非類不同,徒施功巧,終無成之也。

唯斯之妙術兮,審諦不誑語。傳於億後代兮,昭然如34可考。

魏公恐後人不信,重此自明也。

煥若星經漢兮,禺如水帶海35。

星入漢中,煥然明白。水流潮海,心景之光。言水之得金,狀貌如斯也。

思之務令熟兮,反覆視上下。千周燦燦兮36,萬褊將可睹。神明或告人兮,魂靈乍37自悟。操端38索其緒兮,必得其門戶。天道無適莫兮,常傳於39賢者。

皇天無親,唯德是輔。至誠\不歇,神叉自來。神衣白衣,循上從下。

《參同契》者,敷陳梗築。不能純一,泛濫而說40。纖微未備,闊略41髻霏。今更撰錄,補塞遺脫。潤色幽深,鉤援相連42。旨意等齊,所趨43不悖。故復作此,命44《五相類》,則大《易》之情性盡矣。各如其度。

古人則辭寡意深,今人乃辭多而義寡。魏公恐學者難悟,故潤色於其中,更撰《五相類》以證其《易》道。《五相類》者,以五行相類也。

黃老用究,較而可御。爐火之事,真有所據。

中央黃老君,自然之衛。爐火象自然,以為之,豈無據?以真言之,黃老是土,土鎮壓水,不能飛耳。

三道由一,俱出徑路。

三道,謂金、水、火。五行相生,皆從一起,故云由其徑路耳。

枝莖華葉,果實垂布。正在根株。不失其素。誠\心所言,審而不誤。

根株者,金水也。其餘雜說,盡是枝條華葉,不足取也。

象彼仲冬節,竹木皆摧傷,佐陽詁賈旅,人君深自藏。

冬至之日,陰氣傷物,先王以是日閉關,商旅不行,順候也。仲冬,謂十一月也。

象時順令節,閉口不用談。

以土實器,不使開張。

天道甚浩廣,太玄無形容。虛空45不可睹,匡郭以消亡。

太玄虛寂,不得見其形容。中為積郭,消亡而凝結。太玄虛寂,即是寥廓虛無。積郭消亡,即是金水之謂也。

謬誤失事緒,言還自敗傷。

謬誤之中,即失金水之事緒也。

別序斯四象,以曉後生盲。

四象,謂乾、坤、坎、離,亦謂之金、木、水、火四象也。

魯國46鄙夫,幽谷朽生。挾懷朴素,不樂47歡榮48。柄遲僻陋,忽略利名49。執守恬淡,希時安平。

乃謂北海徐從事。《參同契》起於徐公之作矣。

晏然閑居50,乃撰斯文。

即魏公自謂也。

歌詠51大《易》,三聖遺言。

大《易》,言《易》道。三聖,謂伏羲、文王、孔子也。

察其所趨52,一統共論。

三聖定《易》道,更無差別也。

務在順理,宣耀精神。神化流通。四海和平。

陰陽不測之謂神。陰陽詞和,四海自然清。

表以為歷不煩。萬世可循。序以御政,行之不煩。

魏公潤色之後,則可循而行之。

引內養性,黃老自然。含德之厚,歸根反元53。

黃老有自然之衛,即道之本元,亦道之源也。黃土不動,可謂自然也。

近在我形54,不離已身。

我形,謂金。金之不離已身也。

抱一母舍,可以長存。

一者,水也。金抱於水,故得長生,是為母舍也。

挺除武都,五石55棄捐。

雄黃出武都山。五石,謂雲母、譽石、磁、硫、雄黃之類,須棄之,即還丹自然成。

審用成物56世俗所珍。羅列三條,枝莖相連。

三條,謂金、水、火。唯此三物還丹。既成則世俗之人乃為珍寶。

俱出57異名皆由一門。

三物異名甚多,由乎一門而出。智者詳之,終自悟也。

非徒累句,諧偶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