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存

大寶城在貴德州【以上俱滿洲源流考十一及盛京通志一百】開元路

山川

長白山

長白山在舊會寧縣南六十里【滿洲源流考十二】開元路長白山在舊會寧縣南六十里橫亙千里高二百里其頂有潭周八十里淵深莫測南流於鴨綠江北流於混同江今呼為宋瓦【原譯改為松阿哩】江東流為阿也苦【原譯改為愛呼】河【同上十四】長白山頂有潭周八十里南流為鴨綠江北流為混同江東流為阿也苦河【同上十五】

混同江

混同江俗呼宋瓦江發源長白山北流經渤海建州【一作舊建州】西五十里會諸水東北流經故上京下達五國頭城北又東北注於海【同上十一十二十五此文三見微有異同】

風俗形勢

南鎮長白之山北浸鯨川之海三京故國五國舊城亦東北一都會也【滿洲源流考十一十三盛京通志一百二遼東志一又明一統志二十五引開元志】

開元勁健善戰習尚射獵【滿洲源流考十三又盛京通志一百二】

開元路有狗車木馬輕捷利便木馬形如彈弓長四尺闊五寸一左一右繫於兩足激而行之雪中冰上可及奔馬狗車以木為之其製輕簡形如船長一丈闊二尺許以數狗拽之二者止可於冰上雪中行之【滿洲源流考二十又盛京通志一百二】俗有狗車木馬輕捷之便狗車形如船以數十狗拽之往來遞運\木馬形如彈弓擊足激行可及奔馬二者止可冰雪上行【明一統志八十九】性悍善騎射【同上二十五遼東志一】性剛果善騎射【盛京通志一百五】

古蹟

開元諸古城

開元城西南曰寧遠縣又西南曰南京又南曰合蘭府又南曰雙城直抵高麗王都正西曰谷州西北曰上京即金之會寧府京之南曰建州西曰賓州又西曰黃龍府金改為利涉軍又西曰信州治武昌縣北曰肇州治始興縣東曰永州曰昌州曰延州東北曰哈州曰奴兒干城皆渤海遼金所建元廢城址猶存【遼東志地理志】

上京故城

上京故城古肅慎氏地渤海大氏改為上京金既滅遼即上京建邦設都後改會寧府京之南曰建州京之西曰賓【原作濱】州又曰黃龍府即渤海之忽汗郡後為龍泉府【滿洲源流考十二】金上京故城古肅慎氏地按圖冊所載京之南曰建州京之西曰賓州又西曰黃龍府北曰肇州府之東曰永州曰昌州延州東北曰奴兒干城【原譯改為尼嚕干】皆渤海遼金所置州縣並廢城址猶存合【原譯改為海】蘭河經故建州東南一千里入於海混同江北流經故建州五十里會諸水東北流經故上京下達五國頭城【同上七】上京故縣古肅慎氏地渤海大氏改為上京金既滅遼即上京建邦設都後改會寧府京之南曰建州京之西曰賓州又西曰黃龍府【盛京通志一百二】

肇州

上京之北曰肇州治始興縣金皇統三年置【滿洲源流考十二又盛京通志一百二】

建州

金上京之南曰建州【滿洲源流考十又盛京通志一百】

黃龍府

賓州之西曰黃龍府即石晉少帝初安置之地【滿洲源流考十一又盛京通志一百】

信州

黃龍府西曰信州【滿洲源流考十一】

信州在黃龍府西治武昌縣金皇統二年置【同上十二又盛京通志一百】

祥州

廢祥州在賓州西南遼祥州瑞聖軍統懷德縣屬黃龍府【盛京通志一百二】

○咸平府

風俗形勢

秦築障塞以限要荒漢唐嘗置都督府負山阻河控制東土【明一統志二十五滿洲源流考十二盛京通志一百按此條據滿洲源流考繫咸平府下】

古蹟

歸仁縣

歸仁縣故城在咸平府北舊安州金皇統三年改為縣後廢城址猶存【滿洲源流考十及十一十二盛京通志一百二】

清安縣

清安縣故城在咸平府西北舊肅州金皇統三年改為縣後廢城址猶存【滿洲源流考十一及十二又盛京通志一百】

銅山郡

銅山郡故城在咸平府南後廢【滿洲源流考十及十二又盛京通志一百】

臨津縣

臨津縣廢城在咸平府遺址猶存【滿洲源流考十二】

柳河縣

柳河縣故城本粵喜地後置縣以其地近柳河故名契丹併入安方縣今城址猶存【同上九及十一十二】

○合【原譯作海下同】蘭府水達達等路

建置沿革

自南京而南曰合蘭府又南曰雙城直抵於高麗之王京【同上十三又盛京通志一百二】

山川

合蘭河

合蘭河經渤海建州東南一千里入於海【滿洲源流考十二】

合蘭河在瀋陽路經舊建州東南一千里入於海【同上十五按合蘭河既在渤海建州東南應繫於本路下】

◆河南江北等處行中書省【路十二府七州一】

汴梁路

河南府路

南陽府

汝寧府

歸德府

襄陽路

蘄州路

黃州路

廬州路

安豐路

安慶路

揚州路

淮安路

高郵府

江陵路

峽州路

安陸府

沔陽府

荊門州

德安府

○汴梁路

風俗形勢

習俗淳厚喜勤尚質【明一統志二十六】

○河南府路

○南陽府

風俗形勢

被召杜之化淳樸尚農俗以殷富至今猶然【同上三十】

士皆為道德性命之學【同上】

鄧州

鄧州山峰合而氣清水泉深而壤闊舟車輳泊地稱陸海【同上】

○汝寧府

風俗形勢

豫州於四方最中汝南於豫州又最中【同上三十一】

○歸德府

風俗形勢

宿州

喜學問從教化雖兵革之餘猶有是心【同上七引元宿州志】

○襄陽路

古蹟

文撰樓

又為山南東道樓舊府志有李陽冰篆書山南東道四字淳祐辛亥程上元為守創立層樓【湖北通志十八襄陽縣】

故宜城

故宜城在今縣南十五里【同上宜城縣】

岑彭城

在縣東北三十里相傳彭征秦豐時築城牧馬於此【同上棗陽縣】

△均州【見殘本卷一】

△房州【見殘本卷二】

○蘄州路

○黃州路

○廬州路

風俗形勢

稍事詩書多業農賈【明一統志十四引元廬州志】

六安州【按元史地理志宋六安軍元至元二十八年降為縣後升為州升州之年或在大德之後故明一統志所引六安志不稱州志】

尚勇力文辭巧而少信【明一統志十四引元六安志】

○安豐路

○安慶路

○揚州路

○淮安路

○高郵府

○江陵路【按元史地理志作中興路為明宗天曆二年所改初名江陵路】

風俗形勢

民質直好義不事誇詐宋大觀中養士至七百人學校之盛甲於荊湖故其民多好學【明一統志六十二】

○峽州路

○安陸府

○沔陽府

○荊門州

○德安府

◆陝西等處行中書省【路五府六州二十四】

安西路

延安路

興元路

鳳翔府

邠州

涇州

開成府

莊浪路

鞏昌府

平涼府

臨洮府

慶陽府

秦州

隴州

寧州

定西州

鎮原州

西和州

環州

金州

靜寧州

蘭州

會州

徽州

階州

成州

金洋州

河州路

雅州

黎州

洮州

貴德州

脫思麻路

岷州

鐵州

禮店文州

○安西路【按元史地理志作奉元路為仁宗皇慶元年所改初名安西路】

風俗形勢

公劉以農事開國豳詩言農桑衣食之本甚備故今邠州之俗純儉素約野無惰農歲有高廩【明一統志三十二】

○延安路

建置沿革

甘泉縣

臨真縣至元二年併入甘泉【延安府志二】

宜川縣

至元六年併丹州入宜川縣屬延安路【同上】

風俗形勢

延安古郡秦地要區【明一統志三十六】

古蹟

叢秀閣

叢秀閣在保安舊郡治之右名勝多題詠【明一統志三十六延安府】

△鄜州【見殘本卷三卷四】

△葭州【見殘本卷五卷六卷七】

○興元路

○鳳翔府

風俗形勢

人皆尚氣力喜射獵多出名將【明一統志三十四】

○邠州

○涇州

○開成府【元史地理志作開成州為文宗至治三年所降初為府】

風俗形勢

左控五原右帶蘭會黃流在其北崆峒阻其南【明一統志三十五引元開成志按又引開成志云女工機織男多游手不加元字此或為明初之開成縣志】

○莊浪路【元史地理志作莊浪州為成宗大德八年所降元初為路】

○鞏昌府

風俗形勢

俗於婚葬之儀多循古制【明一統志三十五】

○平涼府

○臨洮府

風俗形勢

民俗質樸尚武務農【同上三十六】

○慶陽府

○秦州

○隴州

○寧州

○定西州

○鎮原州

○西和州

○環州

○金州

○靜寧州

○蘭州

○會州

○徽州

○階州

○成州

○金洋州

○河州路

○雅州

○黎州

○洮州

○貴德州

○脫思麻路

○岷州

○鐵州

○禮店文州

碉門等處宣撫司

◆四川等處行中書省【路十府三蠻夷種落不在其數】

成都路

嘉定府路

廣元路

保寧路

順慶路

潼川府

永寧路

重慶路

懷德府

夔路

敘州路

馬湖路

○成都路

△灌州【見殘本卷八】

坊郭鄉鎮

威州

嘉會鄉

通化縣有嘉會鄉【四川通志五十七】

茂州

合江鎮

在茂州北八十里【同上五十七】

山川

五龍山

在彭州西北五十里又名游龍山【同上十】

陽平山

金城即陽平也【同上十】

九峰山

在彭州西北八十里【同上十】

葛璝山

列仙傳拾遺曰葛仙永璝居蜀上清山白日昇天時人因號其山為葛璝云【同上十彭州】

白崖山

在永康故縣西二十里【同上十崇慶州】

玉女山

隋時僊者劉慶善遊此感玉女降現唐至德二年賜名【同上十簡州】

雁江

上接金堂下連資江【同上十金堂縣】

汶井江

有白水水自邛州依政縣流入經天社山下入江【同上十新津縣】

古蹟

繁縣故城

漢故繁城在九隴縣東四十里新繁城在崇寧縣東二十里

【同上四十九】

姜維故城

在高碉山上

【同上五十七威州】

維州故城

在姜維城東十里壘石為之又有子城在高碉山下東西六十五步南北一百二十步唐大中三年刺史高宰築

【同上五十七】

雞棲城

又有雞棲村在茂州東北一百七十里有三路一通茂州一通龍州一通緜州皆吐蕃險要之地【同上五十七】

古杜康墓

在濛陽縣【疑下脫東字】十五里【同上四十四】

漢司馬相如墓

在彭州九隴山【同上】

唐李淳風墓

在平泉故縣乾封鎮東十里【同上四十四簡州】

陳立墓

在江原故縣【同上四十四崇慶州】

○嘉定府路

建置沿革

犍為縣

宋乾德四年省玉津縣入焉大中祥符四年徙治懲非鎮按縣治在府大江之下臨江濱距府百二十里縣治荒簡無居者自歸附後徙玉津鎮玉津在縣界上亦臨大江之濱去府城二十里不遠距犍為一百里【愚谷文存四】

風俗形勢

民良俗樸【四川通志六十一】

犍為縣

犍為玉津之間地曠而人稀民良而俗樸【明一統志七十二】

眉州

介岷峨之間為江山秀氣所聚【同上七十一眉州】

○廣元路

建置沿革

巴州

通江縣

通江縣宋為上通江下通江二縣蓋宋末所分元至元二十年併入曾口後復置舊治趙家坪【四川通志五十一】

○保寧路

新得州

小寧州【以上二州俱見下文】

【按元史地理志後唐保寧軍元初立東川路元帥府至元十三年升保寧府二十年罷元帥府升保寧路初領新得小寧二州後併入閬中縣仍改為府隸廣元路茲據大一統志有新得小寧二州之名則降路為府必在大德七年以後故仍稱路並隸以二州】

○順慶路

建置沿革

蓬州

相如縣

宋淳祐三年四川制置使余玠以相如縣接近蓬州營山縣界旁有雲山砦去嘉陵江十有五里其山崇峻乃營立砦柵俾縣民附入雲山保聚寶祐六年郡守張大悅以城歸附遂以相如縣撥屬蓬州至元十五年蜀定令毀雲山砦復以軍民還舊理然此州從昔依山為治距相如縣嘉陵江一百餘里不當水陸舟車之會乃徙州於此為理所建宣撫征南都元帥府並蓬州總管軍民府二十年並廢【同上五十二】

儀隴縣

自蜀多難此縣人民隨州徙於雲山城保聚元初復還【同上五十二】

里至

蓬州

東北至新得州三百里【同上五十一】

儀隴縣

東南至小寧州一百五十里【同上五十一】

山川

平溪

水自本縣青山發源上有巨橋名萬春橋下流接渠州流江【同上十三西充縣】

清溪

自披衣山流至相如縣瑞興鎮入江【同上十三蓬州】

雲山

去嘉陵江十五里宋末嘗徙縣治於此【同上十三蓬州】

雲山在縣西四十里一名披衣山其山高險四壁斗絕宋淳祐三年制置使余玠建砦柵移州治於此【同上十三蓬州營山縣】

大蓬山

在廢良山縣南十里距營山縣八十里【同上十三】

土產

冬青蠟

營山縣出【同上七十四】

蘭蕙

出大小蓬山【同上七十四】

天門冬

南充縣出【同上七十四】

古蹟

朗池故縣

宋淳祐三年余玠移縣治雲山至元十五年蜀定復還舊治西至相如縣五十里【同上五十二】

蓬池廢縣

宋淳祐三年制置使余玠以蓬州舊治經兵革荒廢移治於營山縣界雲山上以蓬池屬之至元二十年併入儀隴【同上五十二】

文明樓

又有洗筆池卓劍水縣令韓振記世傳琴臺鎮乃長卿故宅【同上五十二相如縣】

邀月臺

在縣北二十里有石可數十丈方而平闊丈餘上可坐十人名曰邀月臺【同上五十二儀隴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