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门玄奘。河南洛阳人。俗姓陈氏。颖川陈仲弓之后。鸠车之龄落彩。竹马之齿通玄。墙刃干霄风神朗月。京洛名德咸用器之。但以随历云湮四郊多垒硕德高僧第如西蜀法师。以志学之岁即焉询道至止。未久半满洞微。二江鉴徒莫不嘉骇。戒具云毕偏隶毗尼。仪止祥淑妙式群范。洎武皇定鼎。文轨攸同沿江徇友。

途经鄢郢。于时汉阳王以磐石之寄藩镇荆楚。先闻高誉殷请敷扬。爰于荆府天皇寺。讲摄大乘及阿毗昙等论。

淮海名僧钦风云萃。王及群公亲诣法筵。法师析微通质妙尽理。原王公硕识得未曾有。其时大德法师智琰等。并江汉英灵解穷三藏。既觏法师妙辩无碍。泣而叹曰。岂期以柔榆未光得遇大阳初辉乎。

遂以纵心之年师奘卒礼法师。自是厥后阅筌蹄乎。九丘探幽旨于八藏。常慨教缺传匠理翳译人遂使如意之宝不全。雪山之偈犹半。

于是杖锡裹足履险若夷。既戾梵境筹咨无倦。五明四含之典。三藏十二之筌。七例八转之音。三声六释之句。皆尽其微毕究其妙。然彼小乘爰洎外道。各构异论诽毁大乘。法师遂造制恶见论。制十八部小乘。破九十五种外道。

并造会中论。融会瑜伽中论之微旨。以静大乘之纠纷。于时中印度国戒日大王总统五印诸国。内外博综才艺俊越。观于斯论叹而言曰。虽有显大摧邪之殊益。然彰我大夏之蔑人。吾方九旬大施。可因此会定其臧否。

遂散驰众传告万里。以来所属诸国敕能论者毕萃。大众佥集。法师以所造二论六千余颂。书于大施场门云。

其有能破一偈当截舌而谢之。日日桴鼓命于论人。凡一十八日。莫敢当者。于时戒日等王大小乘师内外诸道。咸用骇忸法师讨论。一十七周游览百有余国。以贞观十九年回靶。上京见帝于洛。帝大悦即命所将梵本六百五十七部。

敕于西京弘福寺翻译。仍敕左仆射房玄龄。广召国内硕学沙门慧明灵润等五十余人助光法化。并敕太子左庶子许敬宗等专知监译。

到二十二年已译之经奉以奏闻。于时太宗文皇帝。以悟达之怀纵玄览而为序。天文绚发冠日月而扬辉。皇上以文思钦明畅睿想而兴记。圣藻光缋掞云霞而布彩。又以其年十二月皇上在春宫。警大孝之虑轸圣善之怀。奉为文德皇太后。

敬造大慈恩寺及翻经院。殿宇宏壮穷班尔之工。莹饰妍华极珍绘之妙。于时西东两宫大出幡像。敕九部乐及京城诸寺宝幢幡盖绮华妙香。并万年长安诸坊宝车众伎。送奘所将经像及慈恩大德僧等。住慈恩及翻经院。

时皇帝亲御安福门。以香华等供养。至二十四日皇储亲临慈恩。度僧千人大赦京城。暨显庆元年敕左仆射于志宁。侍中许敬宗。中书令来济。李义府。杜正伦。黄门侍郎薛元超等润文。国子博士范义頵。太子洗马郭瑜。弘文馆学士高若思等助知翻译。译大般若波罗蜜多经一部(六百卷)。大菩萨藏经一部(二十卷)。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一部(十卷)。本事经一部(七卷)。无垢称经一部(六卷)。解深密经一部(五卷)。分别缘起初胜法门经一部(二卷)。能断金刚般若经(一卷)。佛地经(一卷)。缘起圣道经(一卷)。如来示教胜军王经(一卷)。药师如来本愿功德经(一卷)。称赞净土佛摄受经(一卷)。最无比经(一卷)。甚希有经(一卷)。

称赞大乘功德经(一卷)。显无边佛土功德经(一卷)。六门陀罗尼经(一卷)。诸佛心陀罗尼经(一卷)。拔济苦难陀罗尼经(一卷)。胜幢臂印陀罗尼经(一卷)。八名普密陀罗尼经(一卷)。不空罥索神咒心经(一卷)。十一面神咒心经(一卷)。

持世陀罗尼经(一卷)。受持七佛名号所生功德经(一卷)。天请问经(一卷)。佛临涅槃记法住经(一卷)。寂照神变三摩地经(一卷)。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一卷)。缘起经(一卷)。咒五首(一卷)。菩萨戒本(一卷)。菩萨羯磨(一卷)。瑜伽师地论一部(一百卷)。显扬圣教论一部(二十卷)。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一部(十六卷)。

大乘阿毗达磨集论一部(七卷)。摄大乘论本一部(三卷)。摄大乘论世亲释一部(十卷)。摄大乘论无性释一部(十卷)。广百论一部(十卷)。掌珍论一部(二卷)。大乘成业论(一卷)。佛地经论一部(七卷)。成唯识论一部(十卷)。因明正理门论(一卷)。因明入正理论(一卷)。大乘百法明门论(一卷)。大乘五蕴论(一卷)。广百论颂(一卷)。显扬圣教论颂(一卷)。王法正理论(一卷)。

观所缘论(一卷)。唯识三十论(一卷)。辩中边论一部(三卷)。辩中边论颂(一卷)。唯识二十论(一卷)。瑜伽师地论释(一卷)。

大毗婆沙论一部(二百卷)。发智论一部(二十卷)。顺正理论一部(八十卷)显宗论一部(四十卷)。俱舍论一部(三十卷)。识身足论一部(十六卷)。法蕴足论一部(十二卷)。五事论一部(二卷)。异部宗轮论(一卷)。入阿毗达磨论一部(二卷)。俱舍论颂(一卷)。品类足论一部(十八卷)。集异门足论一部(二十卷)。

界身足论一部(三卷)。大阿罗汉难提蜜多罗所说法住记(一卷)。胜宗十句论义(一卷)。大唐西域记一部(十二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