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之于天下百姓也,其犹赤子乎!饥者则食之,寒者则衣之,将之养之,育之长之,惟恐其不至于大也。《诗》曰:“蔽芾甘棠,勿剪勿伐,召伯所茇。”《传》曰:“自陕以东者,周公主之,自陕以西者,召公主之。”召公述职,当桑蚕之时,不欲变民事,故不入邑中,舍于甘棠之下,而听断焉。陕间之人,皆得其所。是故后世思而歌咏之,善之故言之,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歌咏之。

夫《诗》,思然后积,积然后满,满然后发,发由其道而致其位焉。百姓叹其美而致其敬,甘棠之不伐也,政教恶乎不行?孔子曰:“吾于甘棠,见宗庙之敬也甚。”尊其人必敬其位,顺安万物,古圣之道几哉!

仁人之德教也,诚恻隐于中,悃愊于内,不能已于其心。故其治天下也,如救溺人。见天下强陵弱,众暴寡,幼孤羸露,死伤俿虏,不忍其然。是以孔子历七十二君,冀道之一行,而得施其德,使民生于全育,焌庶安土,万物熙熙,各乐其终。卒不遇,故睹麟而泣,哀道不行,德泽不洽,于是退作春秋,明素王之道,以示后人,恩施其惠,未尝辍忘。是以百王尊之,志士法焉,诵其文章,传今不绝,德及之也。

《诗》曰:“载驰载驱,周爰咨谋。”此之谓也。

圣王布德施惠,非求报于百姓也;郊望秂尝,非求报于鬼神也。山致其高,云雨起焉;水致其深,蛟龙生焉;君子致其道德,而福禄归焉。夫有阴德者必有阳报,有隐行者必有昭名。古者,沟防不修,水为人害,禹凿龙门,辟伊阙,平治水土,使民得陆处。百姓不亲,五品不逊,契教以君臣之义,父子之亲,夫妇之辨,长幼之序。田野不修,民食不足,后稷教之,辟地垦草,粪土树谷,令百姓家给人足。

故三后之后,无不王者,有阴德也。周室衰,礼义废,孔子以三代之道,教导于后世,继嗣至今不绝者,有隐行也。

《周颂》曰:“丰年多黍多稌,亦有高廪,万亿及秭,为酒为醴,焌畀祖妣,以洽百礼,降福孔偕。”《礼记》曰:“上牲损,则用下牲;下牲损,则祭不备物。”以其舛之为不乐也。故圣人之于天下也,譬犹一堂之上也,今有满堂饮酒者,有一人独索然向隅而泣,则一堂之人皆不乐矣。圣人之于天下也,譬犹一堂之上也,有一人不得其所,则孝子不敢以其物荐进。

魏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谓吴起曰:“美哉乎!河山之固也,此魏国之宝也!”

吴起对曰:“在德不在险。昔三苗氏左洞庭而右彭蠡,德义不修,而禹灭之。夏桀之居,左河济而右太华,伊阙在其南,羊肠在其北,修政不仁,汤放之。殷纣之国,左孟门而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经其南,修政不德,武王伐之。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若君不修德,船中之人尽敌国也。”武侯曰:“善!”

武王克殷,召太公而问曰:“将奈其士众何?”太公对曰:“臣闻爱其人者,兼屋上之乌;憎其人者,恶其余胥。咸刘厥敌,靡使有余,何如?”王曰:“不可。”太公出,邵公入,王曰:“为之奈何?”

邵公对曰:“有罪者杀之,无罪者活之,何如?”王曰:“不可。”邵公出,周公入,王曰:“为之奈何?”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唯仁是亲,百姓有过,在予一人。”武王曰:“广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贵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

孔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智?”夫仁者,必恕然后行,行一不义,杀一无罪,虽以得高官大位,仁者不为也。夫大仁者,爱近以及远,及其有所不谐,则亏小仁以就大仁。大仁者恩及四海,小仁者止于妻子。

妻子者,以其知营利,以妇人之恩抚之,饰其内情,雕画其伪,孰知其非真。虽当时蒙荣,然士君子以为大辱,故共工、髈兜、符里、邓析,其智非无所识也,然而为圣王所诛者,以无德而苟利也。竖刁、易牙,毁体杀子以干利,卒为贼于齐。故人臣不仁,篡弑之乱生;人臣而仁,国治主荣;明主察焉,宗庙大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