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作此释者经中有此言。今为释经故作此语。非是今时有义故作此释也。第三意言不知不见者。颠倒凡夫不知本。不见释迦迹身。亦不见释迦土也。虽有四句约三人。前知而不见菩萨望声闻。见而不见当声闻辨。亦知亦见当菩萨。不知不见是众生不知净秽亦不见净秽。此复是一节义意也

前明一质异见四句释三句竟。一句难而未解。即是一质异见句。今追解之。然成论地论释一质异见。所以着前种种责种种难者。良由彼有一质可一质。以有一质可一质故。所以着诸难。今明何曾此一质在中耶。若有此一质在中。则有他所投得为他所难。今明未曾一质。不一质而言一质异见者。

明不莲华藏莲华藏不娑婆娑婆。不净净不秽秽。此则如来正土。非净非秽土净秽土出自两缘。如来正土未曾有未曾无。未曾净未曾秽。斯则非有非无非秽非净。不知何以目之。强名中道正土。即第一义土故。云一质二见者。如来正土非净非秽。净缘见净秽缘见秽。正土非净非秽。身子秽业故见秽。正土非净非秽。诸菩萨净业故见净。亦如祇洹非净非秽。身子见须达多所记只桓。见娑婆丘陵。见释迦所用。若诸菩萨见法界祇洹。见莲华藏界。见舍那所用。故只若祇洹未曾净未曾秽。净缘见净秽缘见秽也。问正土未曾净秽净秽缘见净秽。净秽并是倒不。解云。并是倒。正土非净非秽。颠倒秽业故见秽。正土非净非秽。颠倒净业故见净。故净秽并是倒。虽同倒倒有轻重。重倒非净秽见秽。轻倒非净秽见净。故正土非净非秽两缘见净秽。名为一质二见也。问何意作此语。何意云正土非净非秽缘见净秽为一质二见耶解云。为释经。经何意作此语。释云。

为对缘。何者明如来正土非净非。秽见净见秽并是颠倒。净名经一往云。不依佛惠见秽土。亦应云。不依佛正慧见净土。问。见秽不依佛慧。见净何亦不依佛慧耶。解云。正土非秽。见秽既不依佛慧。正土非净。见净亦不依佛慧。又土非秽见秽则秽见。土非净见净则净见。若使如此净秽皆不依佛慧。净秽皆是见皆是倒。为对此缘故。云如来正土非净非秽缘见秽见净也。又所以明正土非净非秽缘见净秽者。为对由来人。由来人无有非净非秽土义。若是净土亦有亦无。成论小乘义无有大乘义有。

问。既有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可得有净土秽土不净不秽土不。彼释云。受有三受土无三土。唯有净土秽土。无有不净不秽土。为对如此人明有不净不秽土。如来第一义土不净不秽。缘见净土缘见秽土。为对此所以明一质二见也。义必须有原始。若不得其由致则不成义。今明为读经为对他故作此语。若无此意则不须明此。故一家无有义也。问一质二见二质一见。若为对判迷悟得失。解云。若是二质一见则是悟。所以前释云。明与无明愚者为二。智者了达性无二。净秽亦尔。智者了净秽不净秽故是悟也。若是一质二见即是迷。正土非净秽缘见净秽故。不净秽缘见净秽是迷。见二不二为悟。见不二二为迷。见二不二为悟。只见此二为不二。见不二二为迷。只见不二为二故。

迷悟事同反掌。迷者见二悟者见一。有迷有悟。悟不见二亦不见一。既圣不迷亦复不悟。斯则不一不二不迷不悟清净也。问。土非净非秽缘见净秽为一质异见时可得一净质。见净见秽为一质异见。不秽亦作此问。解云。具有三义。非净非秽质缘见净秽。此义已如前明。亦得一净质缘见净复见秽。一秽质缘见秽复见净。名为一质异见。责何者是解言。如释摩南经。摩南城七宝所造。摩南见金柱。余人则见木柱。只于一金柱复见木柱。此则是一净质缘见净秽。名一质异见。一净质既然。

一秽质类尔可知。问。摩界金柱摩南见金柱。余人见木柱。摩南藏金柱。余人犹见木柱为不见。解云。具有见不见。何者于摩界金上见木。摩界既藏金则不见木。亦如于珠上见蛇形。既藏珠则无蛇可见。问。若藏金余人不复见木则着坏业果义。彼何故见木。由彼恶业所以见木。见木是业果。今既无金不复见木则坏业果义也。解云。颠倒之物并有所属。摩界金属摩界。于摩界边强故。摩界藏金余人不复见木也。言见者明摩界虽藏金彼犹见木。问若无金犹见木则成两质义。若是一质无金即不见木。

若见则两质。又且木于金上见木。既无金见何有木耶。解云。虽犹见木而是一质。虽是一质而犹见木。大师于此各举神蛇为喻。有人行见一蛇即斩之。蛇腹中有酒肉。蛇何处得酒肉。此蛇是神蛇。人酒肉祭神故。蛇得酒肉。此酒肉是人酒肉。蛇将人酒肉去。人犹见酒肉。在人唯见酒肉而非两酒肉。只是一酒肉。蛇将去人犹见。人将去蛇腹有业行。不可思议如此。故金虽无而犹见木。虽见木而非两质也。次更举一事。只是一金质。福德人见金薄福人则见蛇。只是一金质两人见异。虽见异只是一质也。

问。只是一质断蛇即断金断金即断蛇不。直作此问。不知何答。今明虽得断蛇则断金不得断金即断蛇。言得断蛇即断金者。此是大师所言语。何者如二人同从共行。见一挺金两人相让遂不取便弃之。后复一人来见此挺金成一蛇。即断之两断即去。故云二人同心其类断金故。断蛇即断金也。不得断金即断蛇者。彼本不见金故。不得断金即断蛇也。问断蛇即断金者。亦应烧秽则烧净。解云。复为此义说。断蛇即断金。亦烧秽即烧净也

次将正果类例前依果诸四句。何者前云。土有二质一处。一质二处。一质一处。二质二处。又云。二质一见。一质二见。一质一见。二质二见。可得类正果二佛一处一佛二处等四句。二佛一见一佛二见等四句。不解云。依果既有此二种四句。类正果亦有此两种四句。此两种四句。前四句大师作。后四句学士明。言二佛一见者。开本迹二。此是本迹此是迹本因缘本迹。若因缘本迹则非本迹。本迹二为二质。非本迹为一处。故云本迹虽殊不思议一。不思议一是何物绍。隆哲法师竖义。有人问。

不思议一一名何物。则解云。一名正性。大师云非解。正性是五性。是五性中。则因与因因。果与果果。四性是缘性非果为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