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符真經》三百餘字,言簡而意詳,文深而事備。天地生殺之機,陰陽造化之理,妙用真功,包涵總括,盡在其中矣。昔軒轅黃帝萬機之暇,淵默沖虛,獲遇真經,就崆峒山而問天真皇人、廣成先生,得其真趣,勤而行之,一旦鼎湖乘火龍而登天,斯文遂傳於世。後之修仙慕道者,而能默識玄機,深造閫域,往往高舉遠致,躡景升虛,不為不多矣。數千載之間,為之註解直說者曾無一二,皆辭多假諭,傍引曲說,真源弗露,使夫學者困於多岐,以至皓首區區,勞而無功,愈窮而愈惑,半途而止者,不可勝紀,遂指仙經為虛語,深可憫也。

神山長生劉公真人教法令器,師席宏才學貫古今,心游道德,乃覃思研精,探賾索隱,為之註解,坦然明白,易知易行,以利後人,可謂慈憫仁人之用心也。濟南畢守真命懌作序,欲廣傳於四方,為學者之指南。而學者詳覽斯文,可以寤疑辯惑,皆能擺脫塵網,直厠真游,逍遙於混茫之域矣。明昌辛亥二月既望,寧海州學正范懌德裕序。

神仙抱一演道章上

觀天之道,執天之行,盡矣。

觀者,五眼圓明也。明其天眼、慧眼、法眼、道眼、神眼,五光明徹,則五蘊歸空,見其天道也。天中復有天外天,在地之上。清炁,天也,至高八萬四千里,高天也,在人身各受天之一炁,炁有厚薄,沖和則生賢聖,逆而散則沉下鬼。道者,天地萬物之外虛无之體,在人身,瞥見亘容以虛心,則至性與道相洽也。執者守真而不偽,悟正而不邪。天者,天生於萬物也。天生萬物,天生成不收亦不取,濟十方三界萬民亦不望其報,只要一切眾生悟天之道理盡而明矣,要人萬事不憎不愛,如天之平等。

人之有情悟天之無情,便是報天之恩也。若不依天理,縱濁惡邪婬,多病夭壽死,沉地獄,受苦盡,則墮於傍生,失其人身。若依天之一道,常善則炁和。常清則明性,常忘情則保命,常無染則明道,常不犯天條則無罪。不修世福,抱道全其真,福不殢傍門小法,頓明无為,萬法,所以三界無拘盡矣。

天有五賊\,見之者昌。

天有五賊\者,天無賊\,非世之盜賊\,亦非人之六賊\,却是甚賊\也?天有五方正炁,在人身中為神之母也。周天十二時中自然抽添運\轉,至妙無窮謂之無。中有天地傳陰陽,秀炁生於萬物,人食五穀,養形滓穢,沉於水火,五穀之精在人身中,保而為命也。命得性而久,性得命而壽。命者,北海之烏龜也,丁翁常抱則成形也。五賊\者,真陽也。天之真陽見其真陰,五賊\盜其北海之寶。寶之者昌,如萬物人之盜也。

五賊\在心,施行於天。宇宙在乎手,萬化生乎身。

五賊\在心者,五行顛倒也。在心則真水上昇也,逆則心竅不通,腎水下行,死路也。世之不達聖人之道,不行道之人皆如此。古之悟道賢達之士多異說,世人各執所見,分別高低。正能容邪,邪多謗正,邪法余觀,恰似螢蟲之耀正道,有似日月之光,夜暗則微光且顯,若見日月之光輝照遍十方三界,豈見螢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