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之為體,如天,天無不覆;如海,海無不容;如雨露,雨露無不潤。慈惠惻隱,所以用仁者也。非親於天下,而天下自親之。無一夫不獲其所,無一物不獲其生。《書》曰:烏獸魚鼇咸若。《詩》曰:敦彼行葦,牛羊勿踐履。其仁之至也。

義者,人之所宜,賞善罰惡,以立功立事。

理之所在謂之義。順理而次斷,所以行義。賞善罰惡,義之理也。立功立事,義之斷也。

禮者,人之所履,夙興夜寐,以成人倫之序。

禮,履也。朝夕之所履踐而不失其序者,皆禮也。言動視聽造次鈴於是,放僻邪侈從何而生乎?

夫欲為人之本,不可無一焉。

《老子》曰: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失。者,散也。道散而為德,德散而為。仁,仁散而為義,義散而為禮。五者未嘗不相為用,而要其不散者,道妙而已。老子言其體,故曰: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黃石公言其用,故曰:不可無一焉。

賢人君子,明於盛衰之道,通乎成敗之數,審乎治亂之勢,達乎去就之理,

盛衰有道,成敗有數,治亂有勢,去就有理。

故潛居抱道,以待其時。

道,猶舟也。時,猶水也。有舟楫之利而無江河以行之,亦莫見其利涉也。

若時至而行,則能極人臣之位;得機而動,則能成絕代之功。如其不遇,沒身而已。

養之有素,及時而動,機不容髮,豈容擬議者哉。

是以其道足高而名重於後代。

道高則名隨於後而重矣。

正道章第二

道不可以非正。

德足以懷遠,

懷者,中心悅而誠\服之謂也。

信足以一異,義足以得衆\,

有行有為而衆\人宜之,則得乎衆\人矣。

才足以鑒古,明足以照下,此人之俊也。行足以為儀表,智足以次嫌疑,

嫌疑之際,非智不次。

信可以使守約,廉可以使分財,此人之豪也。守職而不廢,

孔子為委吏乘田之職是也。

處義而不回,

迫於利害之際而確然守義者,此不回也。

見嫌而不苟免,

周公不嫌於居攝,召公則有所嫌也;孔子不嫌於見南子,子路則有所嫌也。居嫌而不苟免,其惟至明乎。

見利而不苟得,此人之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