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世。五施设。初以名别证其三义。其趣可知。二以义别显义差别。如上解。三言业者。远知是心义。此知未来法。前知是意义。此知过去法。续生是识义。此知现在法。四言世者。过去名意。意是根义故。未来名心。心体成就故。现在名识。能了现境故。前言业者明其心用。心体现在知三世境名之为业。此言世者明其心体。三世横克得名不同。第五言施设者。十八界中施设心名。十二入中施设意名。五阴之中施设识名。界门就体故名为心。入门就相名之为意。阴门就用目之为识。杂心如是次就成实分别者。于中有二。第一就别。二就通分别。言就别者。彼论有四心。一识。二想。三受。四行。识心知实。谓青黄等色。想心知假。谓长短等色。受纳违顺。谓好恶等境。行起善恶。谓造身口等思。有三重四心。一五识四心。

从缘现在五尘而起。二五意识四心。从缘过去五尘而起。三第六意识四心。从缘虚空假名等法而起。此三重四心中。若就别以论皆取初重名识名心亦为意。余三则非。故成实论立有心数品。初重是心。余名为数。二就通分别。三重四心皆得名心亦得名意亦名为识。故成实立无心数品。又彼论云。能缘以解心。四心皆能缘。成实如是大乘如何。亦有二义。一就通分别。二就别分别。言就通分别者。三种识中名具三义。故众名章中本识名质多。质多名心。相章之中本识名意界。是其识义上下并论。陀那识三义者。众名章中名染污意。与六识为意根故。复云。佛说心名。此名目第二识。此名陀那。为第二识以缘本识起我执故名为心。是识义显不待言辨。就六识辨三义者。众名章中云。一能与彼生次第缘依。先灭识为意。此以六识中前灭心为意根。后生心为识。又以识生依止为意。此取本识以为意根。缘生章中名受用识。能受用六尘故。以此文证明知六识有其识义。第七胜相中名为心学。故知六识名为心。义通义如是。别义云何。本识名意。是意根故。七识名心。常缘我尘故。六识名识。了六尘故。是故众名章云。心名目第二识。识名目六识。意名目第一识。第五心意识分别讫

第六善恶无记分别者。先辨六识。次辨七识。后辨本识。就六识中。先辨杂心。次辨成实。后辨大乘。杂心论宗五识地中唯有生得善无方便善。但有修道烦恼无见谛烦恼。但有报生无记无余三无记。谓功巧威仪变化等三也。意识地中具生得方便二种善根。通起见修二惑。四无记谓报生威仪功巧变化。杂心如是。次辨成实。成实论宗三重四心义如上辨。于四心内前之三心皆是无记。第四行心方通三性。以前三心各是一念缘境各别无相续。假义故是无记。第四行心通于假实故该三性。故实如是。大乘云何。大乘六识皆通三性。与杂心大同。次辨陀那。

小乘二论未辨陀那。唯就大分别。若依摄论。陀那唯是有覆无记更无余义。若依楞伽等经亦通三性。以与六识三性心并起为六识助成善恶等业故有三性。陀那如是。次辨本识。小乘二论亦未明本识。但就大乘分别。于中有四。一就摄真分别。二就生灭识体分别。三从用分别。四就时分别。初就摄真分别者。识真如门是其理善。识生灭门中义通三性。持善种子名之为善。持不善种名为不善。体是无记。第二就生灭识体分别者。从业种子生边体是无记。故差别品相根章云。阿梨耶识是无覆无记。非烦恼染污故。彼文复云。因是善恶故果是无覆无记。以此文证明知本识善恶业种得边属果报无记。第三从用分别者。以体从用故通三性。从不善熏边成不善种子。从善熏边成善种子。从威仪功巧无记熏边成无记种子。故生不净章云。此意识以三性识为根。此名本识。以为三性识也。以意识同时依止。本识用为正根。第四就时分别者。善恶二业初薰本识牵果义微同识无记。故不一异章云。初缕结衣同衣白色。后业种将熟为爱等助润成其善恶。以结衣入染器已相貌异本种谢报起果成无记。如衣解结相貌皆现。第六善恶无记分别讫

第七三性分别者。谓依他分别及与真实。此义多含。如三性章中当广分别。今且就一粗细分别。本识心细能持净染名为依他。六七心粗分别心名分别性。分别无相依他无生名为真实。第七三性分别讫

第八次摄四识分别。言四识者。如第二胜相相章广说。一名似根识。谓眼等五根。二名似尘识。谓色等六尘。三名似我识。所谓我尘。四名似识识。谓六七二心。此四识义四识章中当广分别。似我识者是其本识。识者是六七二识。言似根似尘者。有其二义。一摄根从识。以尘从识。是六识所收。二以末从本。本识所摄。似我识者本识。意识所摄。似识识者就相是其六七所收

第九摄八九二识分别者。于中有二。第一明八九二识体相。二根尘分别言八九二识体者。此之二识或名八识。或名九识故楞伽云。八九种种识。初胜相相品之中亦云。八识中随一识不净品法所熏习。言离八者。于中有二。第一从粗辨细。二从细起粗。言从粗辨细者。生起识中随根分六。陀那第七。梨耶第八。言从细起粗者。梨耶为第一。陀那为第二。生起分六。以之为八。如众名章说。言离九者。前之三识生灭门中分之为八。以缘境不同故。识真如门合之为一。以内照同故。以识真如通前为九。故无相论无相品云。分别性永无。依他性亦不有。此二无所有。即是阿摩罗识。故究竟唯一净识也。又外国传云。十七地论菩萨品中广辨阿摩罗识以为九识。辨八九二识体相讫第二根尘分别者。阿梨耶识以净识为根。兼用六七以之为根。故生不净章云。此果报识以染污识为根。六七二心起受生烦恼名染污为根。通缘有无非有非无等法以为境界。故生不净章云。此果报识缘境又不可知。此就生灭识门分别。七识正依本识为根。亦依六识中意识为根。远托净以依持根义。缘彼本识以为我尘。五阴等法以为我所。生起识中。若是意识依本七二识以之为根。远托净识为依持根义。若是五识依本识为根。亦依眼等五色根以之为根。缘色乃至于法六境为尘。若就三识真如净识以论。同体根尘更无别法。虽复同体亦得义目以为根尘。以真常心事以为净识。以真常法界以之为根。以真如境界用以为尘。第二根尘分别讫

第十摄十一识。言十一识者。亦如相章广说。一名身识。眼等五根。二名身者识。谓第七识。三名受者识。谓是本识。四名应受识。谓六外界。五名正受识。谓六识界。六名世识。三世久长。七名数识。谓傍数无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