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无相论云。随眠上心小乘见道圣解所断三习气者。是其四惑种子残气亦名人我障。亦是法我障。是人我障残气故名人我障。与法我障俱断亦名法我障。故无相论云。习气者罗汉不灭。得法如智方能渐遣。十回地中得法如智。第五约二障分别讫

第六约三障分别者有其二门(一明三障体相二约四惑分别)初言三障者有其四义。一二障共辨。二二障别说。三二障合说。四随地分别。初言二障共说者。依摄大乘论第一依止胜相差别品相貌章所辨。小乘见谛惑名为肉烦恼。以用细故。小乘修道惑名为皮烦恼。以用粗故。大乘无明住地名心烦恼。故彼论云。分别内法坏正理立非理名肉烦恼。分别外尘起欲嗔等惑名皮烦恼。分别出世法名心烦恼。二言二障别记者。依地持论住品所说。烦恼障中有其三品。一名上中恶趣烦恼。分在解行终心断得欢喜住。二名一切烦恼。勿七地断尽入第八地。三名一切烦恼习。第十地断尽入如来地。智障有三品。谓皮肤骨。断皮入初地。断肤入八地。断骨入佛地。三言二障合说者。依摄大乘论第五因果修差别相修时章说。地前一大劫僧只断皮烦恼。初地至七地第二大劫阿僧只断肉烦恼。八地至十地第三大劫阿僧只断心烦恼。四言随地分别者。如修时章说。地前立三阿僧只信行精进趣向。十地各立三十三阿僧只。十一地中皆断皮惑立初僧只。断肉立第二。断心立第三。故有三十三僧只。辨三障体相讫第二约四惑分别者。次第就前四种三障分别四惑。第一门中小乘修惑为四惑中我爱习气所染。小乘见惑为四惑中我见等所染。大乘无明有四惑残习。第二二障别说者。烦恼三品中。第一增上中恶趣烦恼分。在常没地有四惑上心。十信地中有四惑种子。在十解已上有四惑残习。第二初地已上一切烦恼分。第三八地已上一切烦恼习皆有四惑残习。智障三品但辨无明住地更不辨其四惑之义。以烦恼障摄故。第三二障合说。第四随地分别。类上二门其义可知。第六约三障分别讫

第七五住分别者有其二门(一辨五住体相二约四惑分别)初言辨五住体相者。五住地惑在胜鬘经一乘章中广说。第一见一处住地。是小乘人见断烦恼。二名欲爱住地。是小乘人欲界修惑。三名色爱住地。是小乘人色界修惑。四名有爱住地。是小乘人无色修惑。又三爱住地通于见修二道。五名无明住地。是大乘人见修烦恼。在六识中名为起惑。本识种子名为地惑。七识烦恼亦地亦起。对彼六识中惑七识四惑名之为地。与彼为根故。对彼本识惑种七识四惑名为起惑。上七识心故。辨五住地惑体相讫第二约四惑分别者。若就别时四惑。四惑与彼小乘见惑为染污根亦名见惑。我爱我慢无明三种并习气通与见修二惑为染污根亦名修惑。四惑残习在无明地。若就同时四惑。四惑皆与彼见修二惑为根。亦名见惑亦名修惑。第七约五住地惑分别讫

第八约六染分别者有其二门。一明六染体相。二约四惑分别初辨六染体相者。在起信论。一名执相应染。在二乘地至大乘十信地断之穷尽。二名不断相应染。依大乘十信地至净心地方能断尽。三名分别相应染。依二地至第七地断之方尽。四名现色不相应染。依第八色自在地断之方尽。五名能见心不相应染。依第九心自在地断之方尽。六名根本业不相应染。依十地断尽入如来地。辨六染体相讫第二约四惑分别者。四惑上心及以随眠是其第一执相应染所摄。四惑残气是后五染所摄。第八约六染分别讫

第九约八妄分别者有其二门(一辨八妄体相二约四惑分别)初辨八妄相相者。依地持论真实义品广说。一名自性妄想。取诸法体。二名差别妄想。取诸法想。三名摄受精聚妄想。取法上作用。前三是法执。四名我妄想。取人我体。五名我所妄想。取人我所。此二是人执。六名念妄想。取其顺境。七名不念妄想。取其违境。八名俱相违妄想。取中容境。八中初三是无明住地。次二是见一处住地。后三是三爱住地。辨八妄体相讫第二约四分别者。初三妄想是其法执非四惑所摄。我及我所二种妄想是四惑中我见所摄。念妄想者我爱所摄。不念妄想我慢所摄。俱相违妄想无明所摄。四惑残习初三所摄。第九约八妄想分别讫

第十约十种无明分别者。有其二门(一辨十种无明体相二约四惑分别)第一辨十种无明者。依第五胜相对治章所说。一名凡夫性无明。是法执种子。二名依身业等于诸众生起邪行无明。三名心迟苦无明。闻思修妄失无明。四名微细烦恼行共生身见等无明。五名于下乘般涅盘无明。六名粗相行无明。七名微细相行无明。八名于无明作功用心无明。九名于众生利益不由功用心无明。十名于众法中不得自在无明。此十无明并是本识中法执种子。亦有人我障中十使种子残习及四惑种子残习。初一无明当体立名。后之九种就所障加行之道以立其名。起邪行等皆是净品加行。从本识中闻思修种子而生。不从本识中无明种生。下二十二无明亦是本识中法执种子。及人我执中残习种子。并非上心。类此可知。第一辨十无明体相讫第二约四惑分别者。四惑上心及随眠种子并非彼十无明所摄及二十二无明摄。四惑种子残习为彼十无明及二十二无明所摄。第十约十无明分别讫

第十一治断分齐者有其二门。一就大辨小明二乘人断之分齐。二明大乘治断分齐初就大辨小中。先辨杂心。次辨成实所以名为。就大辨小者。良由小乘法中未辨七识四惑。今明小乘断七识四惑。是故名为就大辨小。所以不为小乘之人说七识四惑者。由此七识是其通识难可解知故。不为小说。以不为说七识故。彼小乘人执一切惑皆在六识。杂心人执相应无明在于六识相应心数。成实人执取性无明在于六识。大乘人说此相应取性并在七识。为有此义故须就以辨其小。先辨杂心者有其五位。一名外凡位。二名内凡位。四念已上。三名见道位。苦法忍已上。四修道位。谓十六心已上。五名无学位。谓罗汉已上。初外凡位中。修习三界事观闻思修慧。尔时伏断六识地中十使上心。陀那四惑上心犹行。第二念处已上。内凡位中。学作无我之观能伏陀那我见上心。问。陀那我见缘本识起。二乘内凡未见本识。何能伏除七识我见。释言。凡夫七识总相迷彼五阴以之为我。圣以理说五阴之法体是本识名缘梨耶道理。我见之心当时不作梨耶意缘。但作我尘意缘。亦得名为缘本识起。内凡地中通相缘彼五阴诸法作无我之解。亦复未能别解本识。虽不别解但所缘五阴体是本识故。缘五阴无我亦得名为缘本识无我。故能伏我见。三见道位者。苦忍已上。能永断本识中见道四惑正使种子功能。亦断本识中见道十使种子功能。第四修道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