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无明生故。苦者不解世间事故。苦近不解世间事。已自是苦。况不解真实甚深理邪。弥是大苦无明根本。是苦由无明故。受生死报故。生死无处不苦。中间人所离故名空。六根是中间。佛自以聚落譬六根。今言中间如聚落之中间。我人不在此中间故。言人所离。以为我人所离故名为空。不自在故名无我者。自在有两义。一不依他故名自在。若不由他生住灭则是自在。二者随意所作故名自在。若欲令火冷火辄冷。欲令水不湿水即不湿者。此则是自在。一切有为法依他故。有生住灭。又不得如意。若有神通能转变者。终须依定等修学方有此用。既不免依故无自在。既无自在故无有我。来道理故名因。今次第举譬释之。以种子为譬。如有种子不藉余缘自有生树之力。树犹未生而种子既有。能生力能令牙等后时来。现在业分为四分。初分者。当作善恶业时。不藉余缘。便自有能感果力。果至命终犹在未来。业既有能感果力。能令果后时来。现在有能令来之道理故。言来道理名因。出道理故。名集起者。种子本能生树。树牙茎枝叶等。本在未来。今以种子内土中。藉地水等外缘方得出牙。牙才起现在种子即灭。业亦如此。本能感果。果在未来。现在报既尽。先受中阴生。中阴生才起业。初分即谢。业有能出中阴之道理。必须因缘聚集。中阴果方生故。言出道理。故名集起。行度故名生处者。牙先出现在。从牙生茎。从茎初讫至未生华。以来名为行度。行者渐渐增长。度牙位茎才生牙。便谢业亦如此。先受中阴牙。舍中阴牙。受正生从柯罗逻初。至第七分之终。名为行度。渐渐增长故名行过。中阴位故名度柯罗逻。才生业第二分便谢。柯罗逻等次第生故名生。此生从业生故名业。为处故。言行度故。名生处业。第三分自用强。若无业用。虽有余缘生果。终不得起

所依道理故名缘。茎先渐长犹未生华。从生华以去至结子。子又生未来树。皆名所依道理。华果等皆依此位种子。而得生华。才生种子。第三分便谢。业亦如此。从柯罗逻初。至第七分。未能作生死因及解脱。至六根具足第二刹那已去。能造生死解脱。因此位是业第四分。此第四分初以去。若苦乐若恶若善。皆依业第四分。业第四分。是依道理故名为缘。业第四分才生。业第三分便谢。业第四分。自用亦强。果既已生。藉余缘义则弱。正由业用故果得具足。若业第二分感中阴生。因缘俱弱。以贪爱为因。业为缘。二事俱弱。不可以种子全为譬。止少分为譬耳。当作业时具能感此四位。果逐时节有异。有此四种。约此位故。分业为四分。问一业那忽俱感此果耶。答就一刹那明一业。亦得义分为三分。前分后分弱。中分明强。弱感中阴。强感生果。若无流业则初强后弱。问业生果与种子若为异耶。答此义不同。若依萨婆多等部。明有为法皆刹那。刹那灭者。一种子。且据十刹那为语。若当分论相生者。第一刹那能生第二刹那。第二刹那能生第三恒邻。次明相生。第一生而即灭。不至第二。岂能生第三耶。若就向分因。约相续为语者。第一刹那同分因。即能生第二刹那。以去乃至华实同分因摄。此业果在未来。第一刹那灭。第二刹那。同分即摄。第三刹那以去果在未来。后去次第类此。若无第一刹那种子为本。则不得有第二第三刹那。次第相续故。初一刹那种子。以得说其能生。后诸果言同分因者。种子四大即四分。同能生一果故有此名。不如业有同随得摄其因果。若正量部。色不念念灭。有暂住义。种子未生牙时。只是一种子耳。若当分论生果。正生牙果。若约相续。亦有生茎叶等义。后去类皆如此。业则不尔。业虽自灭。有无失法在。摄其果令不失。今且据戒善为语。戒有根本。根本有前方便及正方便。前方便有三事。一大众和合许为受戒。二正乞戒。三时节。时节者。要期尽形寿息一切恶。正方便者。师为其说。一白三羯磨。至第三羯磨竟。即得护身口善。此善即是戒。以要期心等缘摄之。以此为根本。尽形寿不灭。从此后相续恒流。若中间作罪。戒则不复流。若忏悔竟则还复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