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則

黃帝聞廣成君隱於崆峒山,退捐天下,築特室,席白茅,靜居三月而往問道。廣成君南面而臥,黃帝順下風膝行而進,再拜稽首,而問曰:吾聞子達於至道,敢問治身奈何?長久,廣成君蹴然而起曰:善哉問。來,吾語汝。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極,昏昏默默。無視無聽,抱神而靜,(汝)形將自正。必靜必清,無勞汝形,無搖汝精,惟湛然方寸,無使營營,心無所知,汝神將守形。彼其物無窮,而人皆以為終。得吾道者,入無窮之門,遊無極之野。

大衆\,夫人之本來元神不能守舍,蓋由情生心擾,念動精搖之故。廣成君教帝心無知擾,神將自守,旨哉。黃帝大聖人,尚如此席茅齋心三月,膝行跪于下風,叅師問道。我輩何人,猶不能如是,安得入神於無窮之門,遊無極之野哉?噫,頌曰:

心絕營營神在舍,精無搖動氣歸根。

炁神綿密中中息,直入玄元衆\妙門。

第五十-則

《南華經》云:黃帝遊赤水之上,登崑崙之丘而南望,還歸遺其玄珠。使智索之而不得,使離珠索之而不得,使喫詬索之而不得,乃使罔象,罔象得之。黃帝曰:異哉,罔象可以得之乎。

大衆\,此一玄珠,人人中具,耀古輝今,光天徹地,只為物慾塵障,事情雲蔽,明見馳騁,智識縱橫,所以昧失此珠。幸有欲見此珠者,又即言辭而求者,或以聰明揣度而求者,又以智識思求者。明求愈遠,智索愈遙,故黃帝以此三人求尋而皆不得。後以罔象,罔象得之。何謂也?使人離其語言知識,忘乎聰明見解,誠\意於丹丘之上,淵心於罔象之中,一點圓明,自然朗徹,豈不簡妙哉。再審後頌曰:

一顆無價珠,沉埋被泥淤。聰明智揣摸,都屬者之乎。

潜心歸罔象,不覺珠光浮。一躍出清淵,圓明耀太虛。

第五十二則

《南華經》云:齧缺問道於被衣,被衣曰:若正汝形,一汝視,天和將至;攝汝知,一汝度,神將來舍。德將為汝美,道將為汝歸。汝瞳然若新生之犢,而無求其故。言未終,齧缺若睡寐,已忘形。被衣大悅,行歌而去。

大眾,古人一聞至道,形忘心醉,復本然之至善,所謂正形一視,誠\全而含光不二也;攝知一度,無思而凝神精一也。故若新生之犢,其純全而無心也。心神一混,物我兩忘,不知所以然而然,宜乎本師真樂而歌,真其實知,不以故自持,至哉。今我輩然業重福輕,急不能如是,誠\能信得及,誠\誠\默密,便如此做將去,工夫純熟時,亦自然而然。頌曰:

屏智黜聰明,含光妙一誠\。被衣云未盡,齧缺已忘形。

道契心純玉,情空性潔冰。太虛風息息,天籟寂無聲。

第五十三則

南華老仙云:道固不小行,德固不小識。小識傷德,小行傷道。故云正己而已矣。樂全之謂得志。古之所謂得志者,非軒冕之謂也,謂其無以益其樂而己矣。今之所謂得志者,軒冕之謂也。軒冕在身,非性命也,物之倘來寄也。大衆\,聖人以寶貴精神,安和性命為樂全,故安貧樂道,不以軒冕為榮,而喪清高志節,況乎窮約趍俗,小識小行,而為道德之累哉。喪己於物,失性於俗,何足道哉。戒之慎之。頌曰:

世事如雲變,炎涼反掌間。利名心冷淡,道德性芝蘭。

有用心流浪,無求志泰山。綽然無繫礙,大志樂閑閑。

第五十四則

南華仙宴息,束郭子敬問曰:所謂道惡乎在?真人曰:無所不在。(東)郭曰:期而後可。真人指前蟻曰:在螻蟻。曰:何其下耶?曰:在梯稗。曰:何其愈下耶?真人指空地曰:在瓦礫。曰:何其愈下耶?真人指空地曰:在瓦礫。曰:何其愈甚耶?曰:在屎溺。東郭子不會。

拙哉,吾太上云:道之在天下,猶川谷之於江海。又云:大道汎兮,其可左右。宣聖云: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以此推之,則曉南華老仙假目前物類,發明道之本元。惜乎東郭子全無領悟。夫道物物全彰,頭頭具足,此無所不在也。猶我之一點,舉目無際,何所往而非道乎。乃知老仙始一句以露心肝,後四答乃第二機,不獲己也。大衆\,誠\能向真人始一句以前會得,財巍然獨存,綽然無礙矣。諸大德會否?噫,今禪家庭前柏樹、堂內酒臺、麻三斤、協三拳、乾屎橛、佛糞堆,種種公案皆從此中來。所以長者馮尊師言:鳩摩羅什未生,已有南華、列子。朱文公云:禪自道家起,今衲子翻頭換面發明。豈不然哉。諸公直下無疑,融會了徹,則萬法中通,三家一貫。更何爭能好勝,人我是非,且得忻樂太平,作箇超塵大丈夫,豈不美歟?頌曰:

萬物三寸道一元,未曾舉處已昭然。南華的意全彰妙,東郭疑心不造玄。

濁氣昏蒙迷本性,清風涣徹見先天。六通四達全無礙,三教收來一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