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工商賈雜家者流,聞千百載之駭聞,欺心者獲天誅,口業者被神戮,善有賞,惡有罰,未必不寒心竦毛、遷善改過。習釋道者,知劫運\果報之昭昭,未必不全其心而蹈其矩,奚啻頑夫廉懦夫立耳。鄙夫之言曰:子不語怪力亂神,何怪神之多多?此非時中之人斯不可語上也,斯守白公之信也,予之匡人于修齊治平之途,非左道之術耳。斯化也,雖不能與天地立心,與生民立命,與後世開太平,識者未必不知予心之輕重也。若夫予之神在天下,若日月之運\于天,予奪嗣禄職掌,文衡天下,小大事端,靡不該括。吁!回風返火既行之于往,雷勵風飛不能行之于今耶!咨爾天民,體予至意,立仁義于詩書之圃,策忠孝于廉讓之鄉,共躋仁壽,同樂太平,幸也。否則,恭行天罰,及悔何追?予忝膺重寄,恐負天子寵光,故此為叙。

吾先奉玉帝敕,授以如意飛鸞墨跡于天地之間也,救末劫,爰命梓潼君也,今吾之九十余生之化,故命于勿于堅重校勘此文,今已周矣,請命於吾,親跋于後耶。

九十余生闡化機,扶生拔苦拯灾危,證果梵迦如來藏,再出神文福他時。吾孝友也勿堅二生,吾文已就,重出斯寶如意持之萬里,古語云:千鍾馬金厥有名,一朵雲生腳下登,三天高臺入地去,一枝消息泄春靈。此中造化藏千里,可否人生在此中。二生知機否?

緣事將成信有時,人能弘道復何疑。

不因百尺樓工畢,争得多生事跡垂。

典實任從譏衒耀,始終庶可見云為。

從今又被人間世,傳出清河百詠詩。

梓潼帝君化書

經名:梓潼帝君化書。撰人不詳,約出於元代。記述梓潼帝君生平及顯靈事迹。四卷。底本出處:《正統道藏》洞真部譜錄類。

梓潼帝君化書卷之一

元命第一

混沌初分濁與清,東南分野景鮮明。

中含太一氤氳氣,吾已濳符造化精。

獨占辰宮雙女上,兼司火德五行情。

率然自猒居荒落,脫蛻終期道果成。

吾本吳會人,生於周初,迄今七十三化矣。

流形第二

遁跡靈巖不記秋,目光開閉自剛柔。

吞霞滿腹無飢渴,養息濳真任去留。

數足轉形歸孕乳,時來隨分事王侯。

會稽勝地堪揚化,張氏生身世屬周。

予方遊人間,忽至會稽之陰,見一隱者,年五十許,具香燈,仰天而祈。時中春丙夜,天文焕爛,張翼二宿昭然在上,俯而聽之,隱者姓張,適符列宿,予於是生焉。

生民第三

北堂一夕夢吞珠,隱隱襟懷震肅初。

厥月誕彌延穀旦,靈光克滿耀連廬。

儼思不與羣兒戲,嗜學仍於百慮疏。

耆舊相逢每相許,謂吾他日是鴻儒。

張氏出黃帝之子,名揮,始造弦矢,張羅網,世掌其職,子孫因以張為姓,顯於吳。

易俗第四

吳因泰伯遺風後,一變民情似島夷。

剪髮務從安澤國,文身將以禦蛟螭。

性情不願隨時俗,冠履惟思習禮儀。

始也親朋嫌矯飾,終焉鄉里翕從之。

予之鄉,剪髮而文身,蓋便於入水,而習成夷俗也。予既成童矣,心所不樂,乃尋冠屨,自習禮文,內外莫不以予為異。及其久也,從予而化者,十有七八焉。

稽古第五

三吳僻處在天涯,文物無稱少麗華。

帝典未嘗傳遠裔,皇文那得到農家。

幸因膚使傳縑素,頓悟卑情識制麻。

從此一方絃誦美,區區風教已堪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