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琴

高子说:琴意味着禁止,能使人去掉邪念,思想纯正。所以《礼记》载:君子没有特殊原因,不会离开琴瑟。孔府的瑟,堪称绝音,实在太珍贵了。古人弹琴,是因为与感情产生了共鸣。现在只留下古琴,古人的那种情感已经不存在了。欧阳公说:器存而意不存,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啊。

物体振动而发出音响,称为声;有一定的次序和节奏,称为韵;韵律成文,才称为音。所以,琴音体现的哀乐邪正、刚柔喜怒,完全来自人的思想。故国家的治乱、家庭的兴败、道德的盛衰、民间的乐苦,听听琴音就可以预先推知了,这难道是其他乐器表现得出来的吗?懂琴的人,以高雅的琴音为纯正,按弦时,用指一定要分明,奏出高山流水

般优美的乐曲,从手指下产生松风夜月般悠闲的情趣,这就是君子高尚的爱好,那些心中无德、腹内无墨的小人,岂能与圣人贤人相提并论!

世俗人喜欢听一般音乐,对琴音却不感兴趣,是因他们只喜欢靡靡之音的缘故。一般音乐有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个声调,其中两个变调,与宫调、微调联用,所以声音悠长而悦耳。古琴只用宫、商、角、徵、羽五个调子,变化很少,而且少与其他调子联用,所以,琴音虽然古雅、纯正,却不适用于民间。

可是,弹琴只有“三声”是关键:散声、按声、泛声。泛声,要根据琴徵选音,不借助于压弦,得到自然的乐音,可模仿上天的声音,是清纯的乐音。散声,让乐律在地下回响,弦按律来调整各音顺序,这是模仿地上声音,属于昏浊的乐音。按声,或抑或扬全在于人,人声清音浊音兼而有之,所以,按声是人的声音,是清音浊音兼备的乐音。当今弹琴的人.不深究琴音所达的意境,不向高明的琴师求教,不讲谱法,不熟手势,致使琴音的曲折、手指按音的轻重缓急失度,起伏没有规律,只知道弦响之声,而不知饱含意蕴的琴音,只知机械地运指而不知要蕴情于中,难道这种弹法是可取的吗?

有人追求花样巧妙速度急骤.并自夸技艺精湛,而不遵循一定的法度准绳。为了让音乐悠扬美妙。在操琴时多用散声,类似箜篌;巧用按声,同于筝、阮,却大大地失去了古琴庄重高雅之音,实在太可笑了。殊不知散声、按声相互交替,中间再配以清丽的泛声,这才是弹法得了正道。现在民间弹古琴,变化无常,将淳朴之音变得花巧,以求与人不同却不知虚心地效法古人,就好比抱着琵琶就是乐师,这难道符合古代圣贤修身养性的道理吗?大概太天真了吧!

瞿仙琴坛十友

冰弦玉轸轸玉足绒剅琴垫锦囊

琴床琴匣替指

用白鹤羽翎制作,用火烙鹤翎制成。

五音十二律应弦合调立成

黄钟弦一二三四五六七律

黄太姑林南黄清太清音宫商角徵羽少宫少商

以上调弦按徽,用五音调法,慢三就是慢角调,所谓黄清就是黄钟的轻清音,如像少宫少商的意思。后例也是这样。

大吕弦一二三四五六七律太夹仲夷无太清夹清音宫商角徵羽少宫少商

以上调弦按徽与黄钟相同。

太族弦一二三四五六七律太姑蕤南应太清姑清音宫商角徵羽少宫少商

以上调弦按徽同黄钟。

夹钟弦一二三四五六七律黄夹仲林无黄清夹清音宫商角徵羽少宫少商

上弦用十徽应四,紧七应散二,紧五用十徽应七,紧三用十徽应五,即今天的清商调。

姑洗弦一二三四五六七律大姑蕤夷应太清姑清音羽宫商角徵少羽少宫

上调按同夹钟。

钟吕弦一二三四五六七律黄太仲林南黄清太清音徵羽宫角商少徵少角

上按调即今五音调法。

蕤宾弦一二三四五六七律太夹蕤夷无太清夹清音徵羽宫商角少徵少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