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便者。

阴金水六君煎(二十一)(治肺肾虚寒。水泛为痰。或年迈阴虚。气血不足。外受风寒咳嗽呕恶。多痰喘茯苓、当归(各二钱)、熟地(三钱)、陈皮(八分)、制半夏(一钱五分)、炙甘草(五分)引加生姜一大片。食远温服。如大便不实。去当归加山药二钱。如痰盛气滞。胸膈不快。加白芥子七分。如阴寒盛。嗽不愈。加北细辛五分。如兼表邪寒热。加柴胡一钱。

香砂六君子汤(二十二)(治中气虚滞。恶心胀满。或过服凉药。以致食少作呕等症。)党参(三钱炙)、茯苓(一钱)、白术(炒)、制半夏(各一钱五分)、陈皮(八分)、砂仁(六分)引加生姜一片。水煎服。

归芍二陈汤(二十三)(治痰饮呕恶。风寒咳嗽。或头眩心悸。或中脘不快。或吃生冷冻饮料酒过多。脾胃症。)当归、白芍(炒)、广皮、茯苓(各一钱)、炙甘草(五分)、法制半夏(三钱)引加生姜一片。枣二枚。食远服。

和兑饮(二十四)(治新久咳嗽。未经见血者。三五服可渐愈。)生姜汁(一小匙)、白蜜(二匙)二味和匀。重汤顿服。

绿豆饮(二十五)(治诸火症热毒。烦渴喘嗽诸症。)用绿豆不拘多寡。宽汤煮糜烂。入盐少许。或蜜亦可。任意饮食之。日三四次。此物性非苦寒。不伤脾胃。且善于解毒除烦。退热止渴。大利小水。乃浅易之最佳最捷者也。

逍遥散(二十六)(治肝脾血虚。及郁怒伤肝。少血目暗。发热胁痛等症。)当归(一钱五分)、白芍(一钱)、白术、茯神(各一钱二分)、甘草(四分)、柴胡(六分)引加生姜一片。水煎服。

照方。加丹皮炒山栀仁。各七分。白水煎或加姜皮半分。名加味逍遥散。治肝脾血虚发热。

徙薪饮(二十七)(治三焦浮火。肌里伏热。时或呛嗽。痰涎满口。或舌破牙龈肿痛等症。)陈皮、丹皮(各八分)、黄芩(炒)、黄柏(各一钱)、赤芍、麦冬(去心)、赤茯苓(各一钱五分)白水煎。食远温服。如多郁。气逆伤肝。胁痛甚。致下血者。加青皮炒栀各四分。

益气培元饮(二十八)(治遗精白浊。溺下砂淋。茎中痒痛。腰膝酸痛诸症。是症由于精满自溢。湿热胱者。十不一二。由于气虚。思虑过。劳役伤。或强任房事。或病后失调。攻伐之过脏气而成斯症者。十居八九。此古今元气不同之一。以是方与补中汤。(方见前十)相之。

可以渐愈。接服六味地黄汤。(方见前八)加慎调摄。自无反复。切勿误投通利之药黄通草之类。致益亏损。慎之切慎之。)大熟地、制杜仲(各三钱)、丹皮(八分)、茯苓(一钱二分)、淮山药(二钱)、建泽泻(五分)引加姜皮半分。南枣三枚。

偏痹症治法(二十九)凡偏痹症初起。卒然痰壅昏迷。撒手遗便遗溺。牙关紧闭。用猪牙皂研细末。吹鼻内。

取嚏西黄珍用蒸(附)活络饮(三十)淮牛膝、明天麻(各一钱)、防风(八分)、红花(四分)、生赤首乌、制赤首乌、生黄熟黄分)引加虎胶八分。淡酒一杯。顿化和服。

上方日服一剂。计服五剂。每日照后方蒸熨法。日三次。蒸熨五日。手足渐可屈伸。半身稍存留(附)蒸熨方(三十一)真净檀香一两。锉碎煎汤。隔布单。以半身置布单上熏蒸。加全当归六两。丹参牛膝桂枝。

亦祛风散(三十二)(治历节风痛。昼夜不止。半身不遂等症。)虎胫骨(一两炙酥为末)、没药(五钱为末)二味和匀。每服一钱。温酒调服。

(附)药酒方(三十三)黑料豆(一升形小如腰子样者佳)、油松节(四两锉碎)、白蜜(一斤)取好陈麦烧酒十五斤。重汤煮一炷香。出火气。早晚随量温饮。

滋源饮(三十四)(治饮食下咽即消。心烦咽渴。面赤舌燥。彻夜无寐。小便赤涩。大便燥结等症。)鲜生地(一两捣汁)、洋参(二钱蜜炙)、甘草(五分微炙)、枣仁(炒)、茯神、麦冬(各二钱去用洋参等五味。白水煎成。冲生地汁服。日二剂。旬日取效。接服六味丸(方见前八)可愈。

戊己丸(三十五)(治反胃膈噎。)熟地(八两杵膏)、萸肉(三两)、当归、麦冬(去心)、苡仁、牛膝(各二两)、白芥子、元参(各取净末。用生姜六两。取汁。和炼蜜。同熟地杵膏为丸。每服二钱。渐加至三四钱。

老米一方。用猫胎胞。新瓦炭火炙干。研细末。每服三分。好酒送下。粒米不下者。五六次愈。

一方。用陈仓米一斗。同山黄土炒。令米熟。去土为末。以粟米煎汤调下。再用白水牛喉管醋纸一方。治翻胃吐食。用韭汁二杯。姜汁一杯。牛乳一杯。三味调和温服。日服一二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