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篇当写定于一九二四年六月之前。附鲁迅校本《嵇康集》后;收入一九三八年版《鲁迅全集》第九卷。
(2)《崇文总目》宋仁宗时宫廷藏书目录,王尧臣等奉敕编,原书六十六卷,已佚。清代修《四库全书》时,从《永乐大典》辑得十二卷。
(3)晁公武字子止,巨野(今属山东)人,南宋目录学家。所着《郡斋读书志》,四卷,又《后志》二卷,是我国第一部附有提要的私家藏书目录。
(4)尤袤(1127—1194)字延之,无锡(今属江苏)人,宋代诗人、目录学家。官至礼部尚书。《遂初堂书目》为其家藏书目,一卷。
所载书目皆不录撰人及卷数。
(5)陈振孙字伯玉,号直斋,安吉(今属浙江)人,南宋目录学家。
(6)马端临(约1254—1323)字贵与,乐平(今属江西)人,宋末元初史学家。
(7)杨士奇(1365—1444)名寓,泰和(今属江西)人,明初文学家。官至大学士。
(8)叶盛(1420—1474)字与中,昆山(今属江苏)人,明代藏书家。官至吏部侍郎。《菉竹堂书目》为其家藏书目,六卷。
(9)焦竑(1540—1620)字弱侯,号澹园,江宁(今江苏南京)人,明代学者。官翰林院修撰。万历间奉诏修国史,仅成《经籍志》六卷。
(10)钱谦益(1582—1664)字受之,号牧斋,常熟(今属江苏)人,明末文学家,后降清。《绛云楼书目》为其家藏书目,四卷。陈景云(1670—1747),字少章,清代吴江(今属江苏)人。着有《绛云楼书目注》。按文中括号内注文为鲁迅所加。
(11)钱曾(1629—1701)字遵王,号也是翁,常熟人,清代藏书家。《述古堂藏书目》为其家藏书目,四卷。
(12)《四库全书总目》即《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清代乾隆时编《四库全书》所收入库书三四七○种、存目书六八一九种的目录提要,二百卷。乾隆第六子永瑢领衔主编,提要为纪昀等撰写。按本节括号内的注文,除“两江总督采进本”一句为原注外,余皆系鲁迅所加。
(13)《四库简明目录》《四库全书总目》入库书目提要的摘要本,二十卷。亦由永瑢领衔主编,纪昀等撰写。
(14)朱学勤(1823—1875)字伯修,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清代藏书家。《结一庐书目》为其家藏书目,四卷。文中括号内注文是朱氏原注。
(15)洪颐煊(1765—1833)字旌贤,号筠轩,清代浙江临海人。所着《读书丛录》,二十四卷。
(16)钱泰吉(1791—1863)字辅宜,号警石,浙江嘉兴人,清代藏书家。所着《曝书杂记》,三卷。
(17)莫友芝(1811—1871)字子偲,号郘亭,贵州独山人,清末学者。所着《郘亭知见传本书目》,十六卷。按此条引文中的“静持室”疑当为“持静室”,清末丁日昌藏书室名。
(18)江标(1860—1899)字建霞,清末元和(今江苏吴县)人。
官翰林院编修,曾重刻《丰顺丁氏持静斋书目》一卷。丁氏,即丁日昌。
(19)缪荃孙(1844—1919)字筱珊,号艺风,江苏江阴人,清末学者。《清学部图书馆善本书目》,五卷。学部,清末设立的中央主管全国教育的机构。
(20)陆心源(1834—1894)字刚父,号存斋,归安(今浙江吴兴)人,清末藏书家。所着《皕宋楼藏书志》,一二○卷,《续志》四卷。
(21)旧钞本三字为《皕宋楼藏书志》原注。
(22)顾氏记指丛书堂钞本《嵇康集》后的顾广圻跋。顾广圻(1770—1839),字千里,号涧滨,元和(今江苏吴县)人,清代校勘学家。着有《思适斋集》。荛翁三跋,指丛书堂钞本《嵇康集》后的三则黄丕烈跋语。黄丕烈(1763—1825),字绍武,号荛圃,又号复翁,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清代藏书家。着有《士礼居藏书题跋》。顾氏记及荛翁三跋皆已附入鲁迅校本《嵇康集》。此条案语系鲁迅所加。
(23)妙道人即吴志忠,字有堂,别号妙道人,清代吴县人。以上系《皕宋楼藏书志》所录《嵇康集》钞本的吴志忠跋语。
(24)祈承爗字尔光,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明代藏书家。
《澹生堂书目》为其家藏书目,十四卷。
(25)孙星衍(1753—1818)字渊如,阳湖(今江苏武进)人,清代学者。所着《平津馆鉴藏记》,三卷。
(26)赵琦美(1563—1624)字元度,号清常道人,常熟(今属江苏)人,明代藏书家。《脉望馆书目》为其家藏书目,四册。按括号内注文为鲁迅所加。
(27)高儒字子醇,涿州(今河北涿县)人,明代藏书家。《百川书志》为其家藏书目,二十卷。按下文中的“赋十三”原为“赋三”,即《琴赋》(全文),《酒赋》(残存四句),《白首赋》(仅存其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