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士德听闻自己是中了徐达之计,当时仰头叹息道:“可恶徐达,真是我家克星,三番五次大败错我。唉,也罢,天意如此,败在他的手上,也没什么好说的了”,说罢张士德闭目咬牙,竟不再说一句话。
赵德胜生擒张士德,第二日将他押到常熟城下。城上守将见来援的张士德都被生擒了,自知抵挡不住,开城投降。赵德胜进驻常熟,安抚城中已毕,知道张士德不是寻常东吴将领可比,立即命人护送押至徐达大营。
张士德一路只是闭目不语,也不吃喝。到了徐达大营,徐达百般理喻相劝,他却只是冷笑道:“徐天德,你既然生擒了我,又何必多言。要杀便杀,休想从我口里套出半个字的军机!”
“唉,九六何必如此?想你也是一代英雄,如今江南一带谁不知道你张九六用兵无敌,一时成败何必与生死挂怀。且不说你,就是你王兄张王日后归顺了,我们吴国公一样会以礼相待的”,虽然是自己手下败将,徐达对着个老对手还是有几分惺惺相惜的情分。
“哼,吴国公?笑话!天底下谁不知道只有一个吴王张士诚,是你们朱重八不自量力,还盗用我国年号,真是可笑之至!”
“将军何必固执如此,我吴国公不过是想恢复汉家天下。将军兄弟如此英雄,若是能与我军合兵一处,推翻元庭暴政,还我汉家天下岂不是指日可待。到时候将军一样可以建立不世功勋,传与子孙荣华富贵……”
“徐达,你休要多言,你我两家交兵,就是天生的仇敌,有不共戴天的怨恨,我岂能和你多说?!”张士德也不等徐达说完,咬紧牙关,不再说话。
“唉,既然如此,我便派人把将军送到金陵,听候吴国公发落了”,徐达叹息道,命人将张士德带了出去。
他知道张士德屡搓西吴军,军中许多将领都对他恨之入骨,生怕张士德到了金陵后众将忍不住一时愤怒将其杀害。又连夜给朱元璋写了一封亲笔信,意思是张士德是用兵亮彩,能劝降就尽量劝降,对张士诚这边的拉拢也很有好处。
到了第二日,徐达将书信交给左右亲兵,又派了心腹将士押送着张士德前往金陵。一路无话,只是这张士德从被俘之时起,就已下定决心绝食而死,绝不给西吴军拿自己要挟兄长的机会。
他这几日不吃不喝,渐渐的进入昏迷状态,这倒是急坏了了押送他的那些军士。若是张士德就这样饿死在路上了,吴国公和徐元帅闻之,还不得将他们治成死罪。
这些军士整日苦口婆心相劝,奈何张士德就是紧咬牙关不为所动。其中就一名军士比较机灵,之前也是从泰州方向逃难过来的难民,他见张士德似有死心,开动脑筋,劝退同伴,单独见张士德劝说。
“恩公,恩公,快醒醒!”
张士德昏迷之中隐隐听到有人叫他“恩公”,挣扎着起来问道:“你是何人,为何叫我恩公?”
“恩公是贵人,当然不记得小人了,可是小人却不敢忘记恩公的救命之恩。小人本是泰州人,泰州一带都说‘生不谢宝庆杨,死不怨泰州张’,当年小人一家也是饿得快死了,若不是恩公大军及时开仓放粮,只怕早就饿死了。”
“你既然受我王兄活命之恩,那为何却投奔了朱元璋,与我家为敌?!”张士德不甘心的问道。想他王兄张士诚,虽然谋略勇武不及其他枭雄,可是仁义之名天下传闻,为何却收揽不到真正的英雄之士呢?就连自己救济过得难民最后都还是投奔了朱元璋,他心中不服,不甘心。
“唉,恩公说的是,张王大恩,小人一直铭记于心。小人又何尝没有想过报效张王呢,可是跟着张王,战胜了没有赏赐,战败了却要处罚。”
“而且,而且”,那军士看了看张士德,见他没有发怒,又鼓起勇气接着说道,“张王固然仁义,可是弟兄们在战场拼死拼活的其实不都还是为了一点富贵,西吴军这边的赏赐也多。最重要的是,这边打战几乎每战必胜,只要有大胜了才能活着,才能有好的富贵……”
“嗯,你说的也对,我不怪你”,张士德叹息道,其实这些事他何尝没有劝说过张士诚,甚至私底下他好几次都是打着张士诚的名义犒赏各部军士。
只是自己这个哥哥生性固执,又优柔寡断,天下还没有打完就着急着自家兄弟享受,许多事情他这个当王弟的也是有心无力。想到这里,张士德痛苦的闭上眼睛,他似乎看到了整个东吴军未来的败局。
“按说张王你救了小人一家,小人今日就是拼了这条命救你出去也是应该的。可是小人现在不能,小人来这边时妻子已经有了身孕,张王,恕我不能报恩了!”
那军士说的激动,又是一个头重重的磕在了地上。
“你且起来吧”,张士德叹息着将他扶起,“胜败都是天意,总是我无能不能扭转战局,白白害了数十万兄弟丧命,又怎么忍心这时候还害了你呢?你今日不畏军中追究,能来看我,我已经是很高兴了,起来吧,我不怪你!”
“张王,小人斗胆问一句,张王是不是有话想带给东吴王”,军士压低声音说道,“小人虽然不能救张王出去,却可以想办法给东吴王带去消息,只是……”
“只是什么?”
“只是张王要答应小人,路上需要正常饮食。不然张王若是在路上饿死了,小人到了金陵一样是一个死罪。”
“也罢,我就依你暂且在苟活这几日”,张士德心里想着,若是这个时候能够给王兄张士诚带去一些消息,也许能够改变两军战局。
“嗯,你且现在外面把守,待我将书信写好后交付于你”,张士德屏退军士,吃了点东西,开始写信给张士诚。心中他思考了自己屡次战败的原因,提出朱元璋是真正的心腹大患,最后建议张士诚投降元朝,联合湖广的徐寿辉、陈友谅,东西并进合剿朱元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