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士彟辛苦打拼了半辈子,这时的文水武家虽说不上多么高贵,但至少家境是富裕的,又因为武士彟被封为应国公,还娶了门第高贵的杨氏为妻,正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武士彟在李唐朝廷混得这么好,他的家族也自然站了不少光。所以,武氏一门比起从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清贫景象那绝对是要高贵得多。
可是,大家族里是非多,文水武氏家族虽然不算太大,可人口并不少,而人一多了是是非非自然也就多了。事实上,别说整个武氏大家族里是非多了,就单单武士彟自己的小家了也有不少是非,只不过暂时还未爆发出来罢了,等到哪天“天时”、“地利”、“人和”全部都凑齐了,就会想定时炸弹一样炸得你措手不及。
其实,这种矛盾是显而易见的。当杨氏被娶进门的那一刻起,她便成了武士彟原配相里氏所生的两个儿子的后母,这种关系很微妙,也很尴尬。正所谓人心隔肚皮,对杨氏来说,元庆和元爽又非自己亲生的,还都已经长大成人,怎么可能对他们视如己出呢?而对于元庆和元爽来说,杨氏无疑是抢占死去母亲位置的人,不过是名义上的嫡母罢了,怎会真心孝敬她呢?所以,打从一开始,杨氏与元庆、元爽两兄弟的关系就只是表面上的和谐,至少当着一家之主武士彟的面是这样的。
杨氏出身名门,虽已过青春年华之时,但容貌姿态依然是有几分的,又才能出众,据说她“明诗习礼”、“阅史披图”、“文思敏捷”,还“曾于方寸,具写千言”。因此,婚后她颇得武士彟的宠爱,两人如胶似漆,感情热烈,没多久就孕育了第一个女儿。虽说生女儿是福气,但作为一个生活在古代的女子来说,生女儿却不是什么值得高兴的事情,因为一句“母凭子贵”就让女人们纷纷日思夜想生个儿子。高门出身的杨氏也是如此,她想为武士彟生个儿子来巩固自己在武家的地位,因为那个时代里只有儿子才有资格继承父爵,而杨氏担心的不是武士彟没有儿子继承爵位,担心的只是继承爵位的那个儿子不是自己亲生的。
只可叹天意弄人,晚婚的杨氏虽然极得武士彟的宠爱,生育方面也十分了得,可却一连生了两个女儿,这怎能不让她失望呢?她这一失望到是把元庆、元爽两兄弟高兴坏了,本来还担心杨氏如果生个儿子将会威胁他们兄弟两的地位,可谁知天都站在他们这边,又让杨氏生了个女儿。不过,就算杨氏生的是女儿,元庆和元爽依然很不待见她们母子,因为按照唐朝的习惯,女儿出嫁是要分割财产的,每次一想到这里,兄弟两就一肚子火。他们视杨氏母女为眼中钉,肉中刺,恨不得哪天一个惊雷将她们劈死。
虽然元庆和元爽恨透了杨氏母女,巴不得她们死,可最多也就是腹诽一下,表面上还是得装作尊敬杨氏、疼爱妹妹们的样子,因为父亲武士彟完全是站在杨氏一边的。当然,杨氏也绝非一般的庸俗女子,她从小就饱读诗书,被称为“隆家之女”,像这样的女子通常都不会是个软弱的人。所以,可以想象的到,这时候的武家还没有所谓的勾心斗角,即便有这个心也不敢真的斗起来,表面上维持着一派和乐融融、母慈子孝的幸福画面。
幼年时的武则天就是生活在这样一种看似和谐的环境里,不过那时候的她只是个孩子,在孩子的世界里什么都是单纯美好的,她还不懂什么是勾心斗角,也看不出哥哥们与母亲之间暗地里的不和谐。
就在武则天出生后不久,武士彟就被派去扬州执行公务,虽然不得不暂时与家人分离,可也正是这一次机缘巧合的调离,使他远离了一场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