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储问题历来都是统治者最为关心也最为头疼的问题,虽说这个问题听起来和分家一样简单,但事实上却非如此。分家,分得是财产,立皇储却分得是天下,尽管有“家天下”一说,可家好分,天下却不容二帝,倘若皇帝的几个儿子都想争做天下之主,那么就会捅出娄子。好在,随着社会的不断完善,到了隋唐时代,储君制度已经发展地更加成熟,形成了立嫡长子为太子的习惯。这样一来,那些骨肉相残的流血事件也就相对减少了,毕竟这投胎的早与晚不是凡人插手得了的,怪不得别人。

不过,这事也并不是毫无回旋的余地的,正所谓事在人为,只要规矩是人立的,就有例外的时候,比如当时大唐的太子李忠。这个李忠既非武则天的儿子,也非之前最得恩宠的萧淑妃的儿子,甚至亦非前任皇后王氏的儿子。他的母亲姓刘,是李治众多嫔妃中的一员,地位很低。之前的王皇后因为一直生不出儿子,于是就在舅舅柳奭的建议下收了李忠做养子,希望借由他来巩固自己的地位。就这样,机缘巧合下,本不是嫡长子的李忠也坐上了太子之位。可惜,他的这番好运并未走多久,因为王皇后倒台了,武后上台了,而武后自个有儿子,所以他李忠只有靠边站的份儿。

武则天上台时,李忠已经年满十四岁,帝王家的孩子成熟得早,当他目睹王皇后被废,然后又惨死时,已经渐渐意识到自己这个太子是如何也当不下去了,如果再死皮赖脸待下去的话,说不定什么就得到地下与王皇后相见了。一番思来想去后,李忠认为识时务者为俊杰,主动向皇帝递交了份辞职信。李治和武则天正在为此事谋划着,没想到李忠竟然这么识相,可是李治觉得这事儿不能马上就应了,还得等,等什么?自然是等更多的人表态呗。

武则天是一多么七窍玲珑的女子,岂会不知李治的意思?所以,李治在一边等着的时候,武则天也没闲着,她与她的一票支持者们东奔西跑,忙得不可开交。皇帝不是在等人表态吗?武则天立马配合,赶紧授意许敬宗上书请求皇帝改立太子。口才一流的许敬宗再次发挥出他的本领,说,陛下,永徽初年时,现任皇后还未生出儿子,所以我们只好暂时用彗星替代太阳的位置,先让它照照明。然而,如今武后已经为您生了儿子,那李忠又怎么能继续以彗星的身份代替太阳呢?所以,皇储必须要重立,只有武后生的儿子才有资格做太子。

李治正等着有人开口提这件事呢,所以接到许敬宗的奏疏后,立马将他召进宫中。许敬宗入宫见了皇帝后,又发挥他的才智,说,储君是国家的根本,太子李忠出身低微,王皇后又不在了,心里肯定会感到不安,而一旦一个太子感到不安,那么将会祸及国家。意思很明显,许敬宗是在暗示李忠很可能会犯上作乱。

这下子,储君的废立变得既合情合理,李治的心里倍感欣慰,觉得这事可以一锤定音了。于是,坦白说道,其实此前忠儿已经主动递交了辞职信。许敬宗赶紧配合称赞道,这样甚好,说明太子李忠是个品格高尚的人,所以我们理应成全他的雅志,我看您就答应他的请求吧。当天,李治就下诏把李忠由太子改封为梁王,并让他担任梁州都督一职,而武则天的大儿子、年仅四岁的李弘则被册封为新任太子。

可怜的李忠不仅被剥夺了太子之位,还得被迫离开故乡长安,一个人凄凄惨惨地赶赴梁州上任。而此时的长安城里却一片歌舞升平,为了庆祝新太子的册立,高宗李治大赦天下,并改元为“显庆”。除此之外,李治和武则天还专门在玄奘法师译经的大慈恩寺举办了无遮大会,宴请僧众,以为新任太子李弘祈福。

常言道,母凭子贵,但事实上子也凭母贵,若是母亲得不到丈夫的疼爱,生出的儿子也一样得不到重视。不过,对于武则天来说,当初如果没有生下李弘,那么她是很难斗得过门第高贵的王皇后的。因此,李弘和她是命运共同体,谁也离不开谁。李弘顺利被立为太子,这让武则天那紧绷的神经暂时松了下来,如今她在后宫的位置更加稳固了,看上去一切似乎都在她的掌控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