謙德章第十

聖人在上位,不自大,不自貴,不自明,不自矜,此所以虛己待人也。是故不自大,以從天下之眾也。不自貴,計以禮天下之賢也。不自明,以盡天下之見也。不自矜,以賞天下之功也。此所以謙德於己,而後發用施諸人。而天下之人,無不尊之矣。

君臣章第十一

君無臣不舉,臣無君不主。君臣同心,天下莫能取。君視民如子,民視君若母。子母相親,天下莫能語。我之於道,生之若母,保之若子;子母相守,長生不死。吾非欲異於人,而欲者莫能去。

道德章第十二

道者善之長,德者善之基。上善不善,其道自善。上德不德,其道自德。德之所得,何物可得?乃得之於心,明之於理,以盡天下之性。性虛好生,故物物同於道德也矣。

寄禪章第十三

以天下與人易,為天下得人難,古之至言也。是以聖人不以一身貴天下,以天下貴天下。得其人而與之,則天下之民安矣。非其人而與之,則天下之民蕩矣。可不慎哉!此所以堯傳於舜,而不傳子。舜聖也,子不肖也。舜傳於禹,而不傳子。禹聖也,子不肖也。禹先傳於益,而後傳於子。故天下謳歌者,不之益,而之啟,故天與子啟也,而傳於子啟也。以後父子相傳,顧其可以寄天下,而後可以禪天下。

保守章第十四

畏天命,可以保身也。畏聖人之言,可以守法也。保身則可久,守法則可大。可久則家國無危,可大則子孫無殆。無危無殆,可以全身遠害。

虛明章第十五

鏡虛而明,自然見人之妍醜。心虛而明,自然知人之善惡。虛所以攝形,明所以辨色。形與色乃幻也,非真體也。故太上貴虛。

全形章第十六

民之有生,奈何不畏其死。履道於峻,自迷其性。何以郊馬無其韁\,馳騁無其鄉,往而不知其返。常輕躁而縱之狂貪,厚其生,自取其亡,吾見其人多矣。是以君子常畏天之命,守其位,嚴於敬,全其氣,養其性。故天下萬物,與我無不神符。

禮樂章第十七

人於日用也,禮樂不可無也。有禮則心致於敬,有樂則身致於和。心致於敬,則百事齊之。身致於和,則百神安之。神安之,則氣滿於沖虛。

神氣章第十八

善養神者,回光晝夕。善攝氣者,冥情一息。神居氣中,氣居神室。神氣合真,而登太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