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明三论有对缘不对缘不同者。若是百论。提婆菩萨。广集九十六种外道邪师故。八方论士。皆集四衢各建其宗也。初立无方论者。提婆对面折外道。辨屈邪师也。若中论。龙树菩萨。潜惟着笔。玄收迷情。以为折破。故不面对外人。异提婆也。问何故如此。答龙树出世如第三佛。是故传云。智慧日以颓斯人再辉世。昏寝以久闇此人悟令觉。又云。明即白月争辉。智即圣人并照故。外道小乘闻名立伏。不敢论义。所以龙树面不破也。但著论破也。提婆不尔。初但隐迹。为婆罗门故。外道诸师不畏弹之。故与此交论也。问提婆面对外道。亦有著论以不。答提婆九十日中。与外道论义。后还闲林。撰当时之言。着此百论也

第九明三论所破之缘根有利钝不同者。以众生根生不同。今约中百二论。略开三论种不同。有一种根缘。百论始舍罪福终破空有。当此言下即悟无生也。第二有一种众生。即是外道。经闻提婆当时所破之理。屈申未悟。后出家禀受佛经。方始得悟。是中根人也。第三下根人。外道闻百论所破。虽复言理俱屈。而不得悟。后禀佛经。亦不得悟。非但不悟学于佛经。更复须迷执邪。后为中论所破方得悟也。问亦有内道之人虽闻中论所破不悟。闻百论破方始悟不。答亦有此义故。中论深闻不解。百论就情玄略故。便得悟也

第十明三论师弟不同者。睿公云。天竺有十六大国方八十里。三百五十年。有马鸣菩萨出世。令大乘之化。重启阎浮提。后五百三十年。有龙树菩萨出世。扇无相之道。三启末俗也。八百余年。有婆罗门种名曰提婆。是龙树上足弟子。其人皆与玄师并照德。与皆机净行故。令佛法兴隆邪道隐塞也。问中论既得秤中。百论亦得秤中不。答二论俱得秤中。问若俱得秤中更有何异。答若是中论即对偏辨中。若是中论即对邪辨中。所以然者。中论迷教之缘。学佛二谛不悟二不二。故成偏执。所以今破此偏二故。明不二之中也。若是百论不学佛教故。一向邪错。破此邪错以明中故。是破邪中也

次第三约释论中论宗百论明秤中观论。今作离合两释也。前则离解三字。次则合释三字也。然虽复离释非是异义。虽复合释非是一义。所以然者。正为学人若闻合释即作一解。若闻离释则作异解。为此人故。所以言虽复离释非是异义。虽复合释非是一义。例如人闻波若如佛性法界涅槃便作异解。若闻波若即佛性法界即是涅槃便作一解。对此人故。明波若佛性法界涅槃虽复合非一。虽复离非是异也

所言中者。以实为义。亦以五为义也。以实为义者。开中睿师云。以中为名者。然其实也。以正为义者。肇公正观论云。中即是正也。若以实为中义者。即名为实相实际。若以正为中义。即名正法正性也。问云何中以实为义。答正为失道之人。明学皆是虚妄。对此虚妄故名中实也。问何者是失道人。答通而为论。未见佛性。未观波若以来。并是虚妄也。断常中行故是失道人也。别而为言。有三种人。第一是失佛教人。言世谛是有真谛是无生死定断佛果定常。如此人等。即是虚妄也。第二自树之人。即是九十六种外道所行所学皆是也。邪错之是虚妄也。第三即是任运颠倒不学佛教。亦不自树邪候。直是随逐世乐。任运失道故。如此三种人。皆虚妄也。问今辨中实正对何人。答通而为论。并对三人。别而为言。正对第一失佛教人也。问此失佛教人是何时失。答正法之末像法之始。禀佛教人。成断常虚妄。以成断常故失中道。是虚妄故。便失实相成邪见故。即失正法也。问何故失教人为虚妄耶。答彼云。有生有灭有有有无。是故龙树责外云。汝若实有生灭实有有无者。就汝救之。

便应可得。今就汝生灭无从实有无不得。故知。汝之所见是无而谓有。故是虚妄。是以对此虚妄偏邪故。明不断不常不生不灭则是中道。以中实故名为正法。故净名云。观身实相观佛亦然。如此观者名为正观。以他观者名为邪观。故知。中则是实实即是中也。所言中解不同。一者外道明中。二者毗昙人明中。三者成论人明中。四者中假人明中也。外道明中者。僧佉人言。埿团非瓶非非瓶即是中也。次卫世师言。声不名大不名小为中。勤娑婆言。光非明非闇为中。三师并明中也。次毗昙人明中者。彼有事理。事中者。如国中满大王。不在欲界复离非想。相离此二边居在中道也。理中苦集之理不断不常即是中道也。次成论人明中者。彼有三种中。一世谛中道即是不断不常等也。二真谛中道即非有非无等也。三□谛中道即非真非俗也。次中假人明中者。如非有非无为中。而有而无为假。如此等解。别须广破付在论文也。今明中略有三种。一对偏中。二因缘中。三绝待中也。所言对偏中者。学佛教人。既失其旨故。成断常偏执。对此偏执的申故言对偏中也。次言因缘中者。如假有不得言有。不得言不有。此有即是中也。次言绝待中者。本对偏故。所以有中在。偏既去中亦不立。故非偏非中强名中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