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名>积聚论

属性:越人谓五脏为积。六腑为聚。积属阴故静。聚属阳故动。静则易伏。而动则

易散也。然有所征验于外谓之。假物而成谓之瘕。痞塞不快谓之痞。藏

于幽辟谓之癖。或云主食而瘕主血。痞主气而癖主痰。四者分而言之

可。合而言之亦无不可。惟在疗之者。察其脏腑之阴阳。部分之高下。气血

之多寡。新久之浅深。元气之浓薄。或十攻而一补。或半攻而半补。或十补

而勿一攻。握一定之算。然后能取决于必胜也。近时士材立国中末三法。

未尝不善。而余则尤有商焉。积聚之生也以渐。匪朝伊芳夕之故。使苟元气

充。脏腑调。分布周列。何隙可容其蹯踞。令积聚实逼处此。妨碍于升降往

来。惟其萌于有渐。始尚不觉。日以益大。渐至猖狂而不可遏。斯时缓攻之

邪不去。峻攻之邪亦不去。即去矣。而邪之聚者。复散而变他症。盖攻积之

药。必由脏腑肠胃。而后达病所。其清纯之气。有不伤乎。余立一法。以攻积

丸累累加用。倍入人参汤监之。贫者以白术膏代之。必使元气胜乎邪气。

而邪自无容留地。否则专补元气。复其健运之常。则所积者。所聚者。将不

攻而自走。又必须其人。善自珍摄。爱护生命。而后可与施此术也。苟不然

者。亦终无如何矣。

攻积丸

人参京三棱(醋煮)蓬术(醋煮)菟丝子(酒煮)桃仁当归香附(醋煮)黄连(土炒)青皮(醋

炒)枳实(麸炒)茯苓半夏(各一两)炮姜(五钱)泽泻(七钱)肉桂(一两不见火)

上为末。神曲为丸。浓煎人参汤下。每服二钱。不拘时服。

一肝之积曰肥气。左胁下。如覆杯。呕逆。胁痛。引小腹。宜扶脾抑肝。

逍遥散

加连制吴茱萸醋制鳖甲青皮抚芎桃仁以破其血。

一肺之积曰息奔。右胁下。如覆杯。气逆。背痛。喘咳。宜人参茯苓广皮苏子

款冬花半夏旋复花桔梗炙甘草。兼脾弱。六君子以补其母。

一心之积曰伏梁。起脐上。大如臂。上至心下。烦心。用人参川连远志菖蒲

茯神肉桂柏子仁丹参干姜。

一脾之积曰痞气。在胃脘。大如覆杯。痞塞。吐泻。不为肌肤。用四君子汤加

麸炒枳实山楂炮姜藿香黄连蓬术神曲麦芽。

一肾之积曰奔豚。棱于少腹。上至心。若豚状。上下无时。久则骨痿少气。宜

安肾丸。地黄膏子丸。八味丸。或茯苓肉桂泽泻苦楝子杜仲玄胡索香附茴香桃仁。

安肾丸

肉桂桃仁乌头(各一分)白蒺藜巴戟山药茯苓白术石斛肉苁蓉萆补骨脂(各三分)

蜜丸。每服三钱。盐汤下。

地黄膏子丸

血竭沉香木香广术(泡)玄胡索人参蛤蚧当归川芎白术(土炒)续断(酒炒)

川楝子(麸炒)全蝎茴香柴胡没药青皮吴茱萸桂(以上分两无定数随症加减用)

为末。地黄膏子丸。如梧子大。空心温酒下二十丸。日加一丸至三十丸。

<篇名>痿痹

属性:痹之与痿。二者近似而实不同。盖痹者从外而入。经谓风寒湿三气杂至

合而为痹是也。痿者自内而出。经谓诸痿皆生于肺热是也。痹从外入。则

风寒湿之三气。由皮肤。而筋骨。而脏腑。其留皮肤间者易已。其留连筋骨

间者疼久。其入脏者殆。然风寒湿之中。又分风胜为行痹。则走注疼痛。风

自火出也。湿胜为着痹。则重着而关节不利也。寒胜为痛痹。则周身疼痛

无已时也。三者之邪。既以杂合而至。即以杂合治之。又云痛属火。肿属湿。

尤须察其所胜。而散风之中。间以清火。除湿之内。间以养血。理气之中。间

以豁痰。丹溪不一其治。殆深得病情者与。虽然。此未入于五脏也。若久而

不已。内舍五脏。则喘呕上气。尻肿脊蜷。筋急肢懈诸症见焉。则邪已侵入

阴分。而非复风寒湿之可驱除也矣。经所以即继之曰。阴气者。静则神藏。

躁则消亡。虽不言及治法。而已明示阴气将欲消亡。不可复躁动之。而当

静养之。则所存一线之阴气。不几危且殆哉。且又曰饮食自倍。肠胃乃伤。

又明示患痹者须薄滋味。以饮食居处为其病本故也。若痿则不然。当其

发也。非有风寒湿之三气为患。而唯一本于肺热。又不独一肺热。而心肝

脾胃四脏之气。亦皆热而上熏于肺。肺由是叶焦而生痿。原其由来。皆

因于思想无穷。所求不得。或入房太甚。宗筋弛纵。或远行劳役。坐卧湿地。

种种侵犯。五脏之阴日耗。五脏之热日炽。于是而为脉痿。为筋痿。为肉痿

骨痿。而肺失治节之令矣。然治之独取阳明。又何也。阳明总宗筋之会。主

束骨而利机关。为五脏六腑之海。合冲脉而渗灌溪谷。又属于带脉。而络

于督脉。盖阳明属燥金喜润。手太阴属兑金。恶燥。明乎此则知治痿之法。

以润燥为第一义。试以天时观之。秋令主燥。则草木黄落。地坼风劲。非假

雨以润之。则亢旱可虞。所以五脏之痿不同。未有不因精血亏损而得。非

此痹症有风寒湿之杂合也。故以治痿之法治痹。则初终不同。以治痹之

法治痿。则断乎其不可。孰谓痹之与痿。可一视之哉。

按余向患行痹。每过劳及饮酒。便肢节肿痛。屈伸不利。手臂痛。用威灵

仙当归秦艽。酒芩枳壳生地陈皮干葛茯苓甘草。足胫痛。加牛膝木瓜

米仁黄柏苍术。投一二剂即减。以之治诸患痹者。有红肿甚。入连翘花

粉。痛甚。入羌活独活。便闭。加桃仁红花。出入加减。亦罔不效。至戊申初

春。二人患此。痛不可忍。用前法。足能伸缩。独手臂拳挛不开。周身大痛

异常。非人抚摩。便不能安。如此者四五旬寻愈。余自二月中旬。亦构此

疾。其痛倍甚。诸药罕应。惟玄武膏瘥妥。痛至五十日。肌肉尽去。日饮粥

数盏。若进人参荤菜则反剧。一友以木通汤进。服之腹中闷。小便不

利。大便反泻。当晚昏昏默默。气与俱脱矣。越二日。手足拘挛。有死无生。

会一友原梅曹子。先数日诣余商定膏脂药。以痛伤精血。用苁蓉枸杞

当归生地远志茯神枣仁石斛麦冬五味桂圆肉煎就。入玄武膏收贮。

此时幸已煎成四五日矣。亟索饮之。连进三四盏。筋脉顿舒。其痛稍定。

又煎三料。每日清晨饮一大盏。自后饮食倍增。阅月而起坐。又阅月而

起立。又阅月而始步。肌肉方长。后进八味加苁蓉为丸。调理半载余乃

痊。此虽周痹症而以痿法治。向使不与峻补。焉能有更生之日哉。嗣后

永不再发。

虎潜丸

龟板黄柏(各四两)知母熟地黄(各二钱)牛膝(三两半)芍药(一两半)锁阳虎骨(酥炙)当

归(各一两)陈皮(七钱半)干姜(五钱)

为末。洒糊丸。加附子更妙。

蠲痹饮

秦艽(一钱)酒芩(一钱)羌活(六分)苍术(七分)酒柏(一钱)独活(八分)威灵仙(一钱酒炒)

木瓜(一钱)米仁(一钱)红花(三分)当归(一钱)桃仁(七粒研)枳壳(一钱)

加姜三片。水煎。

<篇名>消症

属性:闻之一毫窍中。皆有生气。所云生气者。则津液也。皮毛得之以润。肌肉得

之以滑。筋骨得之以柔。血脉得之以和。其所以充周一身者。固无乎不至

也。然以含而不露者为生气。出而不反者为死气。故东坡谓涕泪汗溺皆

咸。而惟舌下廉泉则甘。故藏而不竭。以灌溉于五脏六腑。则何上中下三

消之有。然从何而生。从何而发源乎。或曰肾主五液。则生之者肾也。上焦

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则发之者三焦也。而不知越人所谓肾间动气

者是。乃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脉之根。呼吸之门。三焦之原。一名守邪之

神。是气之动。则上而蒸津液。肺得之而不渴。胃得之而不饥。膀胱得之而

气化。惟真火衰而真水竭。则不能上输于肺。而肺反欲借救于水矣。不能

中养于胃。而胃反欲借助于食矣。不能下调膀胱。而膀胱反欲扰动于精

府矣。于是引饮无度。多食肌虚。小便如膏。皆水火之不能相济。乃至此将

至自焚而死矣。故治之者。急宜壮水之主。以镇阳光。兼进生脉散。滋其化

源。此大法也。而尤恐寒水不能上达。立斋以大料六味。内肉桂一两。益水

中之火。使之蒸动而上布。所谓地气上为云。天气降为雨。而后甘霖沛遍。

生气盈宇矣。又何必分肺消膈消肾消。纷纷求治为哉。总之津液者。人之

所赖以生。一日而不可竭者。人亦何苦自焦自烦。百计以竭之。迨竭矣。而

假资放药饵。又不窥其原本。譬之树之滋膏既竭。欲灌其枯萎而复生之。

不亦难之难哉。

上消麦门冬汤

人参(一钱)麦门冬(一钱)葛粉(一钱)炙甘草(三分)五味子(九粒)知母(一钱)天花粉(一

钱)原蚕茧(三个)

水煎服。

中消黄汤

黄(二钱)人参(二钱)石膏(二钱煨热)炙甘草(三分)知母(一钱)粳米(一撮)

竹叶五片。水煎。

下消六味汤

怀熟地(三钱)牡丹皮(一钱)泽泻(一钱)山茱肉(一钱半)山药(一钱半)茯苓(一钱)牛膝(一

钱半)车前子(一钱半)

水煎。火衰加肉桂五味。

<篇名>喘论

属性:尝慨天地人。三才也。天地一日夜。凡二息。则亘古不弊。人一日夜。凡一万

三千五百息。则度百岁乃去。何若是之相悬哉。盖天地之气合。而人之气

分。天地之于人。又未始须臾而离。彼春之温。为夏之热。彼秋之忿。为冬之

怒。人在气交中。一呼则以天之气而接人之气。一吸则以人之气而接天

之气。所谓天食人以五气是也。况呼出心与肺。在上为阳。吸入肾与肝。在

下为阴。脾居中州而调之。故徐而不迫。则合其一万三千五百息之常度

也。若有所劳倦。则气耗而喘出于肺。有所忧虑。则气结而喘出于心。有所

饥饱。则气馁而喘出于脾。有所暴怒。则气逆而喘出于肝。有所纵欲。则气

竭而喘出于肾。故在脾肺者益其气。气得补而喘自止。在肾肝者滋其阴。

阴得返而喘自定。虽有痰喘水喘火喘。及六淫之邪。为患最多。亦不过标

者其暂。而本者宜固也。试观之天地。有时而怒涛。有时而晦冥。有时而奔

溃。有时而崩陷。其暴疾之可畏实同乎喘。而终古不坏者。不失其潮汐之

常。而以清以宁者如故也。而人之患喘者。使其清升浊降。不改故常。即至

诸邪交侵。亦安足虑哉。如余治喘证多矣。未有若儒者钱曾一室人。庚戌

秋。患喘二旬余。始延治。比至。闻声如痰哮。按脉则微促。心肺肾肝。壅逆而

上。痛不可忍。上膈则实。下腹则空。检方药。消痰降气无遗用。余因谓曰。此

阴虚发喘。因喘而阴将绝矣。约以六味汤加杜仲阿胶。连进二十剂可愈。

否则不救。当晚即进一剂。觉胸膈痛遂止。阅旦视之。谓曰。此药不胜病。亟

取煎剂。余坐进之。连饮二盏。胸次觉宽。遂命以一日三剂。由是喘定索粥。

五脏安和。得保其生。可见天地间之理。固有至正不易者。而岂容泛泛哉。

一丙午季秋。幼儿患肺风痰喘。因避热乘凉所致。痰喘四五日。胸骨俱高。

消痰降喘药。俱不效。延郡中曹子叔明视之曰。此虽天热。而肺则受寒

也。以麻黄三分。杏仁五粒。桔梗枳壳广皮荆防前胡之属。进一剂而得

汗。喘稍定。余以贝母栝蒌霜连饮之。以保破残之肺。获安。向非叔明见

之精切。则喘何由而定哉。因录之以鸣感。且以示后之同患者。

三拗汤治寒湍。

麻黄(一钱)杏仁(十粒)甘草(三分)

姜三片。水煎。

苏子栝蒌汤治痰火发喘。

苏子(研)桑白皮(蜜炒)川贝母(去心研)栝蒌霜(各一钱)杜仲(一钱盐水炒)茯苓(一钱)广

皮(一钱)前胡(一钱)桔梗(一钱)甘草(三分炙)

姜一片。水煎。热甚加黄芩。

二冬汤治肺火而喘。

天门冬(一钱半去心)麦门冬(一钱去心)款冬花(一钱)紫菀茸(一钱)

桔梗(一钱)甘草(三分)广陈皮(一钱)川贝母(一钱)百合(一钱)马兜苓(一钱)阿胶(一钱)

水煎。

半夏汤治水逆而喘。

半夏(一钱)茯苓(一钱)炙甘草(三分)桑白皮(一钱)广皮(一钱)泽泻(七分)白术(一钱)

姜枣水煎。

仲景用木防己汤

木防己(二钱)石膏(二钱)桂枝(一钱)人参(二钱)

水煎。

<篇名>香港脚

属性:昌黎谓软脚病。江南之人。常常见之。则西北希有。盖东方滨海傍水。鱼盐

之地。其民食鱼嗜咸。令人热中。南方地下。水土弱。雾露所聚。其民嗜酸食。病则挛痹。此则湿与热合而成病也。然湿者类水。喜就下。而热往从之。

注于足胫。则赤肿而疼。乃妨步履。甚则逆而上攻。呕恶不食。作寒热而似

外感。俗谓之香港脚伤寒。大可嗤也。夫寒伤经络。从足走头。故头疼恶寒而

名伤寒。湿从下受。害皮肉筋骨。故红肿疼重而成香港脚。一天一渊。如风马

牛之不相及也。然有从内而感。则酒湿乳酪之所致。从外而入。则风雨雾

露之所侵。不从内不从外而得。则肥壮人气之所及。或湿痰下注。或阴火

下流。种种不一。而要以祛湿热为主。养血凉血次之。舒筋除燥次之。使不

辨其方宜。不别其居处。不观其勇怯。不调其气血。而概以二妙投之。恐不

克副其名也。将若何。

苍术除湿汤

茅山苍术(一钱泔制)黄柏(七分酒炒)生地(一钱)宣木瓜(一钱)米仁(二钱)牛膝(一钱)当

归(一钱)独活(七分)广皮(八分)茯苓(一钱)

灯芯一握。生姜一片。水煎。饮酒人。加葛根泽泻各一钱。或加汉防己。

白术汤治气血亏损。足胫疼痛。

白术(一钱土炒)人参(一钱)茯苓(一钱)牛膝(一钱)

黄柏(一钱)苍术(七分泔制)当归(一钱)白芍药(一钱酒炒)木瓜(一钱)柴胡(五分)广皮(一钱)

枣二枚。姜一片。水煎。

丹溪妇人足胫痛。用

红花牛膝(俱酒洗)生地黄柏苍术南星龙胆草川芎

水煎服。

又治脚软筋痛。用

牛膝(二两)白芍药(一两半)龟板(酒炙)柏板(酒炒各一两)知母(炒)甘草(各五钱)

为末。酒糊丸。

二妙丸

苍术(二两米泔浸炒)黄柏(二两酒炒)

为末。神曲糊丸。

换腿丸治足三阴经为风寒暑湿之气所乘。发为挛痹缓纵。或上攻胸

背。下注脚膝。疼痛发热。行步艰辛。

薏苡仁南星石楠叶石斛槟榔萆(酒拌)牛膝(酒浸)羌活防风木瓜(各四两)

黄(蜜炙)当归(酒拌)明天麻续断(酒炒各一两)

右为末。酒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盐汤下。

<篇名>闭症

属性:人之九窍。阳七阴二。皆五脏主之。而六腑亡有。然清阳出上窍。浊阴走下

窍。则有形无形之别。今肾既开窍于耳。何以复开窍于二阴哉。或曰膀胱

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膀胱

乃肾之腑。三焦为命门之使。故隶之也。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大肠

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肾为胃关。下部法地。故隶之也。况肺主通调水道。

下输膀胱。则是又隶于手太阴矣。脾主消磨五谷。仓廪所司。则是又隶于

足太阴矣。又何以独主于肾也。不知北方黑色。开窍于二阴。入通于肾者。

盖阴窍不侔于阳窍。五脏主藏而不泻。故走空窍而无形。为精明之府。六

腑主泻而不藏。故走浊窍而有形。为传化之路。究竟与肾何与。殆化之者

阳。而所以化之者则阴。无阴则阳无以化。肾主五液是也。试观之肾虚之

人。小便必淋沥。大便则燥结。又有肾泄遗尿之候。益信肾之主二便也彰

彰矣。而小便闭。又甚于大便闭者。大便止苦精血亏损。艰涩之患。小便则

胀闷不堪。气不化而形坏矣。然则治之者。专主于肾与。不专主于肾与。曰

因肾虚而致者。治其肾。因他脏而致者。治他脏。阴阳者。变化之父母。生杀

之本始。上有病。下取之。下有病。上取之。或实或虚。或热或寒。老少异病。久

暂异候。缓急异宜。神而明之。存乎其人。是可与知者道也。

一老人年七旬。酒后不谨。患小便闭。及旬日。点滴不通。少腹胀满。连至腰

胯。坐卧不可。始延治。按其脉。或促或结。参伍不调。检其药。则五苓八正

六一补中肾气。遍尝罔应。余因思虞天民用地肤草自然汁。治百药不

应者曾验。即令其童采取之。时值初夏。其草尚嫩。遂收以捣汁。因以己

意用盐炒川萆一两水煎。共汁饮之。以其能去膀胱宿水故也。试尝

之。小便涌决如泉。昼夜不止。其腹渐平。但阴囊为前医所熏。赤肿如斗。

延吾郡疡科疗之。用砭法出水。逾日复作。又延余治。余曰。小便不利。一

剂取效。此囊痈之兆。当以六十剂约两月全愈。老人曰。日服二剂何如。

余曰。则一月愈。遂以炒黑龙胆草柴胡山栀当归芍药熟地茯苓泽泻

牛膝丹皮之属。泻肝补阴。果日消一日。如期而痊。

一老人年六旬。因幼年曾参禅。习危坐运气法。得小便闭症。比时士材笠

泽两先生。以金匮肾气丸投之不受。反觉闷绝者三日。及晚年来。每至

冬至前一日。小便遂闭。极力攻出。解血块如蚬肉状。顷之复闭。三日不

通。则闷绝不醒。余曰。此少腹有瘀滞。极力欲解。则气反不化。故上攻而

晕。余以人参三钱。琥珀一钱五分。牛膝一钱五分。丹皮一钱。车前子二

钱。升麻五分。且攻且补。一降一升。用之取效。以后屡发。投此无不神应。

若用他药。便没干涉。

<篇名>疝论

属性:闻之男子之外肾。犹女子之两乳。皆隶厥阴而司阳明。此灵枢分发十二

支也。厥阴者肝也。主筋。而阳明主宗筋之会。犹女子乳头属肝。而乳房属

胃也。盖女子类阴。故血主之。男子类阳。故气主之。此疝之为患。所以攻冲

胀满。而疼痛时作。名曰疝气。然肝火下注。则患左丸。肝性急速。故痛胜于

肿。脾湿下流。则患右丸。脾性缓慢。故肿胜于痛。又有外寒郁热者。气不宣

通者。肾阴不足者。瘴疠所中者。劳倦所伤者。先天禀成者。所因多端。未有

不本厥阴一经而述类象形。如荔枝橘核茴香棠球之属。以类而推。在血

分则桃仁玄胡。在气分则枳实青皮。寒则乌头。热则栀子。湿则苍术以燥

之。气则香附以理之。虚则葫芦巴以温之。然此则散于外肾者也。若结聚

于膀胱左右。攻冲时作。为患心腹。则又非前药之所能疗。须察其所因虚

实。令患者戒驰驱。除恼怒。绝房事。静以调之。俟以岁月。乃可安痊。否则归

咎于药饵。多见其不知谅也。

栀子汤治疝气或左或右。疼痛肿大。

栀子(一钱炒黑)山楂(二钱)橘核(一钱)荔枝核(一钱)泽泻(一钱)枳实(一钱)归尾(一钱)

茯苓(一钱)小茴香(一钱盐水焙)柴胡(七分)

姜水煎。

苍术汤治湿气郁热。睾丸肿痛。

苍术(一钱泔制)葛根(一钱)山栀(一钱炒黑)茯苓(一钱)泽泻(一钱)广皮(一钱)山楂(二

钱)

灯芯一握。姜一片。水煎。

肾气方

茴香补骨脂吴茱萸(各五钱)葫芦巴(七钱半)木香(三钱半)

为末。箩卜捣汁丸。盐汤下。

疝痛方

山楂(炒四两)枳核(炒)茴香(炒)山栀(炒各二两)柴胡牡丹皮桃仁(炒各一两)吴茱萸(炒

五钱)八角茴香(炒一两)

上为末。酒糊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盐汤下。

疝方

南星山楂苍术(各二两)白芷半夏枳核神曲(各一两)海藻昆布(各五钱)玄明粉吴茱萸(各

二钱)

为末。酒糊丸。

治疝痛作腹内块痛方

三棱莪术(醋煮)炒曲姜黄南星(各一两)山楂(二两)木香沉香香附(各三钱)黄连(五钱

茱制)莱菔子桃仁山栀枳核(炒各半两)

为末。姜汁浸。蒸饼和丸。

丹溪治疝劫药用

乌头(细切炒)栀子仁(炒黑)

为末。或加或减。白汤丸。

<篇名>关格

属性:关格一症。上则格而不入。下则闭而不通。乃阴阳偏胜之候。亦阴阳离绝

之证也。阳偏胜则上逆。逆之久则阴从之。上逆故水浆不受。烦躁不宁。阴

从之故出而不返。有升无降。阴阳于是乎离绝。头汗出而四肢冷。脉无而

死矣。不然。丹溪谓上窍通。则下窍之水出焉。此何以上愈通而下愈不出

也。然素问云。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今阳偏胜而阴往从之。

则有阳无阴。灼然可知。经又曰。上焦主纳。下焦主出。又曰三焦者。决渎之

官。水道出焉。今上不纳而下不出。则三焦之火竭尽无余。求其头无汗而

阳不上越。肢不冷而阴不下绝。其可得乎。扁鹊谓不得尽其命而死。后肾

谓九死一生之候。诚难乎其为治矣。余独思阴绝阳绝。诚不可疗。使当其

未竭绝之际。而欲得一挽回之法。非上有以回其阳。下有以挽其阴。乌克

有济。因悟仲景白通汤。用姜附纯阳之药。恐其阳上绝。而以人尿猪胆纯

阴之味引之。恐其阴下绝。使阴阳协于和而后已。斯则治法之善者也。及

节庵扩而充之。立回阳返本汤。亦阴阳相济欲底于平。加黄连腊茶以降

火。姜附为反佐。而以人参五味复其津液元气。使不致于离绝。则又法外

之法也。嘉言出。立黄连进退汤。酌其阴阳之偏。而进退补救之。又从事于

八味汤。复其阴阳之根。以立其命。可谓思穷而路绝矣。学人诚于此而会

通焉。则关格一症。庶乎出万死于一生。济无穷之夭枉矣。

按格之吐逆。与凡吐逆之不同。盖凡吐逆则小便利。阳气得以下荣。阴

气尚能留恋。则不至于上脱矣。关之小便不通。与凡小便不通之不同。

盖凡小便不利。则上不吐逆。阴气纵不能化。阳气尚未离绝。则不至于

下脱矣。惟格则阴绝于上。故投热药而弥炽。须以阴药济之。则不捍格。

关则阳绝于下。故投阴药而厥逆。须以阳药挽之。则能气化。此阴阳俱

病。须以阴阳相济之药救之。乃玄妙之门也。试验小便不通。必小腹胀

闷不堪。惟关症则但有急而欲解之状。未尝胀闷。可知阳气耗而阴气

并为之竭矣。此时呕逆甚而胸满或痛。亦阴气上窜之故。初非有实邪

也。且肾主二便。又主水火。今气不下纳。根将绝矣。八味丸导火归元。而

能复真阴。非又要着也哉。

黄连进退汤

川黄连(姜汁炒)炮姜半夏川牛膝(盐水炒)白芍(酒炒各一钱)人参(钱半)大枣肉(三枚)童

便(小半杯)

水煎。如阳虚肢冷。加熟附子一钱。减连五分。阴虚躁渴。加麦门冬一钱。去半夏。

白通汤

葱白(二茎)熟附子(三钱)干姜(钱半)

水煎。加人尿猪胆汁。

回阳返本汤(见阴症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