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名>带症论

属性:张子和曰。十二经与奇经七脉。皆上下周流。惟带脉起少腹之侧。季胁之

下。环身一周。络腰而过。如束带之状。而冲任二脉。循腹胁。夹脐旁。传流于

气冲。属于带脉。络于督脉。冲任督三脉同。起而异行。一源而三歧。皆络带

脉。因诸经上下往来。遗热于带脉之间。客热郁抑。白物满溢。随溲而下。绵

绵不绝。是为白带。资生经载一妇。患带下。有为灸气海未效。次灸带脉穴。

在两胁季肋下一寸八分。有鬼附耳云。昨日灸亦好。只灸我不着。今灸着我。我去矣。遂愈。

刘宗浓曰。带下多本于阴虚阳竭。营气不升。经脉凝涩。卫气下陷。精气积

滞于下焦奇经之分。蕴酿而成。以带脉为病得名。亦以病形而名。白者属

气。赤者属血。多因醉饱房劳。服食燥热所至。亦有湿痰流注下焦者。肾肝

阴淫湿胜者。或惊恐而木乘土位。浊液下流。或思慕无穷。发为筋痿。所谓

二阳之病发心脾也。或余经湿热。屈滞于少腹之下。或下元虚冷。子宫湿

淫。治之之法。或下或吐。或发中兼补。补中类利。燥中兼升发。润中兼温养。

或温补。或收涩。诸例不同。亦病机之活法也。

带下一症。素问归于任脉。明堂归于带脉二穴。子和扩而充之。以带为约

束诸脉。而会合冲任督诸经。郁热淫溢。皆由带脉渗漏而下。可谓原委灿

然矣。而宗浓则本阴虚阳竭。及诸病机治法。至详且悉。比之丹溪专重湿

痰。子和单主湿热。则悬绝也。然男子遗精之外。有赤白浊。女子崩漏之外。

有赤白带。而带独重于浊者。以女子七情偏胜。抑郁为多。绵绵而下。无休

止也。须察其五脏之偏甚。所感之虚实。或清或补。或升提下陷。大抵虚多

而实少。热多而寒者。亦不乏也。故子和所论者寻其原。而宗浓所列者尽

其变。至立斋以带分五色。则又推展言之耳。

一崩带向以崩为肝虚有火。而血不能藏。带为脾虚有湿。而气不能摄。然

带症而面青脉弦。多郁怒者。能不调其肝乎。崩症而面黄脉弱。多倦怠

者。能不补其脾乎。则又在于临病变通矣。

一带症元气虚者。补中益气汤归脾汤加酒炒椿根皮最妙。真阴亏者。六

味地黄汤加酥炙鹿茸。兼肝火。加味逍遥散入椿皮。或八珍汤加椿皮。

作丸亦胜。内热者加黄芩香附。半产者入杜仲阿胶。

一带证肥人多因气虚有痰。瘦人多因血虚有火。未有不从调补而愈者。

若专主痰火。则失之矣。每见久而不止。去之过多。必致少腹重坠而痛。

肌肉消瘦。虚症毕见。骨脉为枯矣。以是知带之为物。精血所摄。所云湿

热者。乃言现症之标。而实本冲任带所至。焉可不求其原而治之哉。

治验

一儒者内室。素患带下。时作时止。后因过劳。带遂不止。腹重坠。疼痛异常。

余以补中益气汤。加肉苁蓉山茱肉杜仲牡蛎粉。数剂得减。后以八珍

丸加苁蓉杜仲椿根皮。调理而愈。

一女子带下半载。肌肉憔瘦。余以补中益气汤加酒炒椿根皮。三四十剂。

以六味地黄丸相间服之。带遂止而肌肉亦长。乃愈。

补中益气汤

人参(一钱半)黄(蜜炙一钱)白术(土炒一钱半)甘草(炙三分)当归(一钱)陈皮(八分)柴

胡(三分)升麻(三分)

姜枣水煎。加椿根皮一钱半。酒炒。腰痛。加杜仲山茱肉肉苁蓉。头风。加

本白芷各三分。湿热。加苍术黄柏各五分。泽泻七分。

<篇名>妊娠论

属性:女子之有娠也。构精于肾。受先天之气以成。资养于脾。根据后天之气以长。

则是肾与脾者。为始终生成之本也。而治之者。独不专重二经。必始于清

火而终于理气。则胎气得安而母气得健者。此何以故。殊不知天非此火。

不能生万物。人非此火。不能有生。盖男女构精。俱藉此命门之火。种于无

形之先。而精血聚合。结于有形之后。此虽肾阴为主。而冲任厥阴之脉。皆

资养于胞。而其火独上冲而逆。所以女子重身。呕恶阻味。月事不以下。盖

冲脉之血海衰。而胞络之火炽。任脉之宗气弱。而阳明亦不能独旺。素问

所谓诸逆冲上。皆属于火。又曰少火生气。壮火食气。故当百日之内。亟亟

补土而食反不下。往往清火平逆而反得安也。迨四五月来。饮食渐入。母

气日衰。母气既衰。则不能约束于胎而胎气寝大。必需白术健母之气。条

芩益子之阴。加以陈皮利其气。而胎始得安。又如子烦者。心火也。子嗽者。

肺火也。子悬者。肝火也。子肿者。脾火也。均宜麦冬条芩桑皮紫菀生地知

母之类。随症选用。未有不从内热所致。进而七八月。母气愈弱。母血亦亏。

又必须八珍兼补气血。及阿胶条芩陈皮香附缩砂之属。且固且利。则母

气健旺。而胎虽长。约束有制。盖母之气血有以运之。则不致胎气滋大。母

反不得展舒也。迄九十月矣。此时气血必欲补。而胎气又必欲利。盖气血

不补。无以为生育之藉。而胎气不利。未免有难产之虞。故丹溪谓八九个

月内。服达生散数贴甚好。盖达生散中。用大腹皮为君。使气疏达于母腹

之中。营运于胞胎之外。又以紫苏陈皮佐之。参术归芍。补而不滞。有热则

加黄芩。烦躁则入生地。滋养阴血。始终不为火所销铄。而分娩之时。犹有

虑其不易产者。吾未之闻。即或受胎以及弥月。间有外邪乘袭。七情所伤。

当分轻重缓急。以固胎为主。兼以解利。随症施治。内经所谓有故无殒。亦

无殒也。若无故而诛伐之。又岂有不殒者哉。

一妊娠恶食。客曰阻恶。经云女子重身。百日恶味。且妊娠一二月。足厥阴

少阳脉养之。厥阴少阳。属木。有火。善呕。妇人性又易怒。肝木有余者多

肝欲收。故喜食酸物。丹溪治一妇呕逆不止。服参术反甚。以抑青丸投

之。遂平。盖此意也。一方用藿香浓朴茯苓炙甘草广皮竹茹。有热加黄

芩山栀。血虚加当归芍药。气虚加人参白术。或均入半夏。俗谓碍胎。盖

千金方每用之。及汤泡油焙亦可。

一妊娠三四月。手少阴太阳脉养之。少阴太阳。属火。丹溪曰。火能消物。造

化自然。故有三四月而堕胎者。必于滋补中兼清火。有患子悬者。胎上

抢心。用条芩香附末各二钱调服即安。

一妊娠五六月。足太阴阳明脉养之。太阴阳明。属土。胎盗脾气以自养。则

土益虚。束胎丸为安胎圣药也。血虚加归芍。气虚加人参茯苓甘草。漏胎加阿胶。

一妊娠七八月。手太阴阳明脉养之。太阴阳明属金。主气。八珍汤加黄芩

阿胶杜仲之类。或入紫苏陈皮以利其气。

一妊娠九十月。足少阴太阳脉养之。此时受气将足。宜预服达生散及独

参汤。补助真气。胎自易产。人参补肺气。金生水而少阴益得力矣。

一妊娠子烦。用麦冬知母茯苓黄芩。子肿。用五皮饮加白术车前条芩枳

壳。随症加减。子嗽。用门冬紫菀桑皮知母桔梗竹茹。有血加阿胶。其外感嗽者。仍与解利。

一妊娠外感疟痢。呕吐泄泻。俱用常法。但不可峻利。及损胎气耳。

一妊娠七情所伤。及饥饱劳役。仍用补中归脾逍遥等汤加减施治。

一妊娠转胞小便不利。用升提兼补气血。如肝经郁热。小柴胡汤加山栀

生地木通。如子宫下脱。亦属肝火。兼升兼清。乃效。

一妇人素有虚寒。即怀娠不可寒凉者。仍须温补。或过服寒凉。恣啖生冷

而成病者。亦须以热药挽之。不得拘于常例也。

半夏汤治妊娠阻恶不食。

半夏(一钱汤泡七次)茯苓(一钱)紫浓朴(五分姜制)炙甘草(三分)广皮(一钱)

(内热)条芩(一钱)(胃寒)藿香(一钱)(或加)人参(一钱)

竹茹一团。姜三片。熟砂仁末七分。水煎。

束胎丸

白术条芩广皮

各等分。为末。水发丸。虚者人参汤下。多怒者砂仁汤下。

知母汤治子烦。

知母(一钱)麦门冬(一钱)竹茹(一团)广皮(七分)炙甘草(三分)茯苓(一钱)

灯芯二十根。姜一片。水煎。

紫菀汤治子嗽。

紫菀茸(一钱)桑白皮(一钱)桔梗(七分)麦门冬(一钱)前胡(六分)茯苓(一钱)广陈皮(七

分)炙甘草(三分)阿胶珠(一钱)

姜一片。水煎。

黄芩汤治子悬。

黄芩香附(便制)

各等分。为末。水调二钱服。

大腹皮汤治子肿。

大腹皮(一钱五分)桑白皮(蜜炒一钱)生姜皮(五分)茯苓皮(一钱半)广陈皮(一钱)

白术(土炒一钱)条芩(七分)车前子(二钱焙研)木瓜(七分)

大枣二枚。水煎。

八珍汤六七八月。用此养胎。

人参(一钱)白术(一钱土炒)条芩(一钱)阿胶(二钱蛤粉炒)广皮(一钱)当归(一钱)杜仲(一

钱盐水炒)白芍药(一钱酒炒)茯苓(一钱)炙甘草(三分)抚芎(三分)香附(一钱酒炒)

加砂仁末五分。姜一片。水煎。

达生散

大腹皮(三钱)人参陈皮(各半钱)白术(土炒)当归(各一钱)白芍药(一钱酒炒)炙甘草(三分)紫苏(五分)白术(土炒)当归(各一钱)

上作一服。入青葱五叶。黄杨脑七个。或加枳壳砂仁。以水煎。食后服。于

八九个月内服十数帖。甚得力。夏月。加黄芩。春月。加川芎。气虚。加参术。

气实。倍香附陈皮。血虚。加当归熟地。形实。倍紫苏。性急。加黄芩。有热。加

生地。有痰。加半夏。食积。加山楂。别有他症。以意消息。

抑青丸

连黄(四两)

为末。蒸饼糊丸。服。

<篇名>小产论

属性:妇人正产。犹瓜粟之熟脱。乃候至而气足。半产。如草木之催残。乃枝萎则

实落。盖一顺而一逆也。顺则不计月之足否。总无碍于经络。逆则无问月

之多寡。均有伤于经络。何以言之。如妊娠一二月。足厥阴少阳脉养之。三

四月。手少阴太阳脉养之。五六月。足太阴阳明脉养之。七八月。手太阴阳

明脉养之。九月。足少阴脉养之。十月。则受气足而生矣。苟女子性不善调。

动静违和。既不遵乎胎教。乃轻率而躁妄。以致半产漏下。或三四月而堕

者。则伤手少阴太阳。后至二经而必复堕。五六月而堕者。则伤足太阴阳

明。后至二经而必复坠。甚且三四次。五六次。而终不成孕者有之。故凡遇

半产者。必需兼补气血。加阿胶香附。调养于被伤之余。预固于复孕之日。

使至其所伤之经而不堕。则不患复堕矣。且当其欲堕时。有因暴怒而伤。

有因闪挫而损。或先见红而胎未移。尚可固而安者。或腹疼甚而小腹坠。

不可挽而留者。有小产后去血过多。元气虚脱。而肢冷脉微。用大温补而

愈者。有小产后去之不尽。腹尚疼痛而琳沥未止。兼破恶血而痊者。种种

不一。或补或泻。尤宜斟酌而不可忽耳。

一小产有一二月而堕者。俗以为过期。腹痛凝结而下。殊不知足厥阴少

阳。受伤而孕不固也。治者宜胶艾八珍之类补之。不可误认为凝经也。

一小产年壮气盛。跌扑而伤。宜先去瘀而后补之。质弱经伤。屡堕而下。即

当大补气血。而兼以去瘀可也。

一小产下血不止。用补气养血汤。心腹疼痛。用补血定痛汤。

一胎气不固。时常小产。宜预服安荣汤。加人参以固胎元。

治验

一儒者内室。初秋小产。去血过多。大汗如雨。肢泠脉微。以人参理中汤倍

参。加黄归芍。连进二三剂。四肢渐暖。汗止脉出。继以人参调理而安。

一女子小产。腹中大痛。治者误行温补而愈甚。用补血定痛汤。复下瘀滞。腹痛遂减。

胶艾汤

阿胶(一两蛤粉炒成珠)艾叶(半两)

水煎服。

补气养血汤

人参黄(蜜炙)白术(土炒)当归白芍药(酒炒)阿胶珠香附(各一钱酒炒)艾叶川芎炙甘

草(各五分)青皮砂仁(各七分)

水煎。

补血定痛汤

白芍药当归熟地川芎(各一钱)玄胡索(七分)桃仁泥红花(各三分)香附青皮泽兰牡丹皮

(各五分)

水煎。

安荣汤

当归白芍熟地川芎阿胶香附白术黄芩缩砂糯米桑寄生

各等分。水煎。

<篇名>大产论

属性:妇人易产。由于气血之强。则儿身之转也捷。难产。由于气血之弱。则儿身

之转也滞。捷则子安而母亦安。滞则子危而母亦危。故善治者。必扶元气。

而调血次之。疏利又次之。盖女人怀娠十月。虽藉五脏之阴。六腑之阳。十

二经脉养成而足。其实则元气载之举之也。且胞系于肾。肺为之母。子虚

则补其母。阳生阴长。气旺则期未及者能安。期既及者能送。故当弥月。必

需大进人参。而临期为尤要。抑儿之居母腹。朝夕与俱。寝食与共。入息与

处。加以数月之久。譬如持重物而远行。虽有勇者。我知其力怯而气懦矣。

世或不察。辄畏人参不敢服。谓补助胎气。恐其娠大难产。不知气旺。则胎

有所束而展舒便。气弱。则胎无所制而传送艰。徒用葵子滑石脱颖等取

其滑而利。遇气血盛旺者亦可。气血衰弱者。有不反耗其气乎。故临盆时。

多服人参。佐以芎归杜仲茯苓陈皮等。则庶乎其易产矣。

一孕妇只腹痛。未产也。连腰痛甚者。将产也。盖肾候于腰。胞系于肾故也。

一分娩难产。及胞衣不下等。宜预服无忧散。

一妊娠因跌仆。子死腹中。恶露妄行。疼痛不已。口噤欲绝。用芎归汤。

一分娩交骨不开。至五七日不下垂死者。用加味芎归汤神效。妇人年长初孕。及素难产者。宜预备服。

无忧散

当归川芎白芍药(各七分)木香甘草(各五分)炒枳壳乳香(各一钱)血余灰(四分)

为末。分二服。水煎去渣用。

芎归汤

当归(一两酒洗)川芎(七钱)

分四服。水煎。将干。投酒盏半。煎五七沸温服。若子死腹中。立便逐下。若

腹痛随止。子母俱安。又治临产难生。胞衣不下。及产后血晕不省。恶露不止。身热头疼。一切等症。

加味芎归汤

川芎当归(各一两)血余(一握烧灰存性)龟板(一个酥炙)

为末。每一两。水煎。俟人行五里许立下。盖此方觉难产。及虽产。儿不易

下者。即须服之。有挽全保救之功。余曾屡试神效。幸广传之年长初产。

及久患难产者。为天下幸甚。

<篇名>产后论

属性:新产之后。丹溪谓大补气血。虽有他症。以末治之。其说甚善。然此谓恶露

下尽而言则可。恶露未尽而言。则不可也。妊娠十月根据经而养。其精粹则

为孕育。其滓秽则为恶露。分娩之日。年壮气旺。恶露易行。以六七日为期

者有之。杂病相侵。或为阻滞。以一二十日未尽者有之。多产气弱。时行时

止。以一月淋沥者有之。故其为患也。两胁作疼。少腹胀满。儿枕成块。寒热

时作。甚至心神恍惚。发呕不食。败血流经等候。其害不一。故产后首重于

此。其自行者所不待言。一或有阻而致他病。或因他病而致凝阻。必须芎

归益母楂肉去瘀为主。而佐以他药。无论虚实。皆不可缺。而参补气之

药。切勿早投。恐恶露上攻。变异顷刻。若去血过多。恶露已尽。腹无疼痛硬

满之处。半月一月以来。但见虚候。又须大补气血。兼温暖药。以复其生气。

则又何疑之有哉。

一产后恶露不下。少腹疼痛。用芎归益母楂肉香附陈皮玄胡索。或加桃

仁红花丹皮五灵脂。腰痛。加杜仲续断。外感。加紫苏。呕恶。加藿香半夏

茯苓甘草砂仁生姜。

一产后恶露少去。用四物汤加牛膝山楂杜仲益母茯苓陈皮香附。

一产后恶露未尽。脾气又虚。破血则碍脾。补脾则碍血。用二陈汤入川芎

益母香附木香。少加炒当归。或倍入车前子。

一产后恶露未止。血虚发热。四物汤加炮姜肉桂茯苓甘草广皮杜仲续断。

一产后脾虚。不进饮食或浮肿。用白术茯苓炙甘草炮姜。入芎归益母陈皮。

一产后心神恍惚。用远志茯神枣仁丹参木香及芎归益母杜仲甘草。

一产后外感。头痛身热。用荆防紫苏川芎陈皮香附山楂。仍入当归茯苓。

一产后停食。或因临产不化。用浓朴枳壳陈皮山楂青皮香附莱菔子木香等。以轻重加减。仍入芎归益母红花。

一产后疟疾。或因胎前所致。用白术茯苓甘草陈皮半夏。加芎归益母山楂。

一产后痢疾。或因胎前所致。用当归芍药川芎木香肉桂白术茯苓炙甘草广陈皮阿胶。

一产后诸症。恶露未尽。必须遵以上法万无一误。但寒凉之药。切不可用。恐伐其生生之气也。

一产后恶露已透。凡有杂症。随病制宜。血气亏损。或发寒热。十全大补汤。

补中益气汤。怔忡惊悸。自汗不寐。归脾汤。中气虚寒。饮食不进。六君子

加炮姜益智。或人参附子理中汤。血虚大便难。八珍汤加杜仲续断。或

六味汤加苁蓉牛膝。

一胎前脉洪大滑疾为顺。微小涩滞为逆。产后脉虚软柔弱为顺。弦大急

疾为逆。故胎前宜清热。而亦有用温药者。病之变也。产后宜温补。而亦

有用凉润者。亦病之变也。治者守其常。而达其变。则病无遁情矣。

一丹溪云。虽有他症。以末治之。非不治也。如实症多。则泻中带补。虚症多。

则补中带泻。如此则正气不脱。而邪气不炽矣。此用药之权衡也。

益母草汤产后恶露未尽。腹疼痛者。

益母草(一钱五分)当归(一钱)杜仲(一钱盐水炒)牛膝(一钱)川芎(五分)丹皮(一钱)香附

(一钱醋炒)茯苓(一钱)山楂(一钱半)广皮(一钱)

炒熟砂仁末一钱。姜一片。水煎。甚者加桃仁延胡红花。

黑神散治产后发热。恶露不下。

黑豆(三钱)黑姜(一钱)牛膝(二钱)当归(一钱)川芎(五分)熟地(二钱)

水煎。

加味六君子汤治产后中气大虚。恶露不下。

人参(一钱)白术(一钱土炒)肉桂(一钱)牛膝(一钱半)茯苓(一钱)炙甘草(三分)半夏(一

钱)广皮(一钱)益母草(二钱)

砂仁末七分。姜一片。水煎。

远志汤治产后心神恍惚。恶露未尽。

远志肉(一钱)枣仁(一钱半)茯神(一钱)丹参(一钱)石菖蒲(五分)牛膝(一钱半)广皮(一

钱)杜仲(一钱)益母草(一钱半)

桂圆肉五枚。姜一片。水煎。

黄补气汤治产后去血过多。自汗体倦。

黄(一钱半蜜炙)人参(二钱)白术(一钱半土炒)当归(一钱)芍药(一钱)炙甘草(三分)茯

苓(一钱)肉桂(五分)附子(五分制)

枣二枚。煨姜一片。

贝母汤治产后内热咳嗽。心神不宁。

川贝母(一钱半)茯苓(一钱)车前子(一钱半)当归(一钱)炙甘草(三分)广陈皮(七分)远志

肉(一钱)枣仁(一钱)钩藤钩(一钱)牡丹皮(七分)

桂圆肉五枚。灯芯一握。

八珍汤治产后气血两虚。四肢乏力。

人参(一钱)白术(一钱土炒)茯苓(一钱)炙甘草(三分)川芎(五分)熟地(一钱)当归(一钱)

白芍药(一钱酒炒)杜仲(一钱盐水炒)川续断(一钱酒炒)

枣二枚。姜一片。水煎。

八味汤治产后阴虚发喘。气上逆者。

怀熟地(三钱)山茱肉(二钱)肉桂(五分)熟附子(五分)牡丹皮(一钱)山药(二钱)川牛膝(一

钱半)茯苓(一钱)泽泻(一钱)

水煎。如汗出不止。兼进生脉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