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婢汤(《金匮》)

属性:治风水恶风,一身悉肿,脉浮不渴,续自汗出,无大热者。又治里水,一身面目黄肿,

其脉

麻黄(六两)石膏(半斤)生姜(三两)大枣(十五枚)甘草(二两)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麻黄,去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分三服,恶风加附子一枚(炮)。

喻嘉言曰∶越婢汤者,示微发表于不发之方也,大率取其通调营卫。麻黄、石膏二物,

一甘

阳,

以实





赵以德曰∶五脏各一其阴阳,独脾胃居中而两属之,故土不独成四气,土亦从四维而后

成,

热,









益胃中之气。恶风者阳虚,故加附子以益阳。风水者,则加术以散皮肤间水气,发谷精以宣

荣卫,与麻黄、石膏为使,引其入土也。越婢之名,不亦宜乎!

喻论明析,赵说能细剖其理,开便后学,故两录之。

茵陈蒿汤

属性:阳明病发热,但头汗出,身无汗,小便不利,渴饮水浆。此为瘀热在里,身必发黄,腹

微满

茵陈蒿(六两)栀子(十四枚)大黄(二两)

水一斗,先煮茵陈减六升,纳二味,煮三升,去渣,分温三服。小盒饭利,尿如皂角汁

状;

柯韵伯曰∶太阳、阳明俱有发黄证。但头汗而身无汗,则热不外越;小便不利,则热不

下泄

故用麻黄连翘赤豆汤,为凉散法;心胸是太阳阳明之里,当寒以胜之,用栀子柏皮汤,乃清

火法;肠胃是阳明之里,当泻之于内,故立本方,是逐秽法。茵陈禀北方之色,经冬不凋,

傲霜

瘀热

景治

虎加





便









栀子豉汤

属性:(附加减诸汤)

治阳明病脉浮而紧,咽燥,口苦,腹满而喘,发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身重烦躁,



栀子(十四枚)香豉(四合,绵裹)

上二味,以水四升,先煮栀子得二升半,纳豉,煮取一升半,去渣,分二服温进。一服

得吐

安者

干姜

柯韵伯曰∶太阳以心腹为里,阳明以心腹为表。盖阳明之里是胃实,不特发热、恶寒、

目疼

卧、



















加生姜以散邪。若下后而心腹满,起卧不安,是热已入胃,便不当吐,故去香豉。屎未燥硬

,不宜复下,故只用栀子以除烦,佐枳、朴以泄满,此两解心腹之妙,又小承气之轻剂也。

若以丸药下之,心微烦而不懊恼,是知寒气留中,而上焦留热,故任栀子以除烦,倍干姜以

逐内寒,而表热自解,此又寒热并用,为和中解表之剂矣。内外热炽,肌肉发黄,必须苦甘

之剂以调之,柏皮、甘草色黄而润,助栀子以除内烦而解外热,形色之病,仍假形色以通之

,此皆用栀豉于加减,以御阳明表证之变幻也。夫栀子之性,能屈曲下行,不是上涌之剂,

惟豉之腐气,上蒸心肺,能令人吐耳!观瓜蒂散必用豉汁和服,是吐在豉而不在栀也。(此







猪苓汤

属性:治阳明病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少阴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者。

猪苓茯苓泽泻滑石阿胶(各一两)

上五味,以水四升,先煮四味,取二升,去滓,纳阿胶溶,温服七合,日三服。

赵羽皇曰∶仲景制猪苓汤,以行阳明、少阴二经水热,然其旨全以益阴,不专利水。(二







亦于胃家养阴;佐以二苓之淡渗者行之,既疏浊热,而不留其瘀壅,亦润真阴,而不苦其枯

燥,源清而流有不清者乎?顾太阳利水用五苓者,以太阳职司寒水,故急加桂以温之,是暖

肾以行水之也;阳明、少阴之用猪苓,以二经两关津液,特用阿胶、滑石以润之,是滋养无

形,以行有形也。(妙义环生。)利水虽同,寒温迥别,惟明者知之。

白虎汤

属性:治阳明症,汗出,渴欲饮水,脉洪大浮滑,不恶寒,反恶热。

石膏(一斤碎绵裹)知母(六两)甘草(二两炙)粳米(六合)

上五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服一升,日三服。

柯韵伯曰∶邪入阳明,故反恶热,热越故汗出,因邪热烁其精液,故渴欲饮水,邪盛而

实,





知母气寒主

之缓其寒,

佐,阴寒之

白虎为西方

甘草、粳米

白虎加人参汤

属性:治太阳中热,汗出,恶寒,身热而渴者,是也。

知母(六两)石膏(一斤)甘草(二两)粳米(六合)人参(三两)

上五味,以水如前煮服法。

赵以德曰∶汗出、恶寒、身热而不渴者,中风也;汗出,恶寒,而渴者,中也。其症

相似

人参汤

恶寒

也。

之源

大承气汤

属性:治阳明病潮热,手足然汗出,谵语,汗出多,胃燥,独语如见鬼状,喘冒不能卧,腹

满痛



大黄(四两,酒洗)浓朴(半斤)枳实(五枚,炙)芒硝(三钱)

上四味,以水一斗,先煮二物,取五升,纳大黄,煮取二升,去滓,纳芒硝,再上火微

煮三

小承气汤

属性:大黄(四两)浓朴(二两,炙去皮)枳实(三枚)

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三服。初服汤当大便,不尔再服,以利

为度

柯韵伯曰∶诸病皆因于气,秽物之不去,由于气之不顺也。故攻积之剂,必用气分之药,













喻嘉言曰∶《金匮》治痉,为病胸满,口噤,卧不着席,脚挛急,必齿,可与大承气

汤,乃死里求生之法也。《灵枢》谓热而痉者死,腰折,螈,齿也。兹所云卧不着席,

即腰折之变文;脚挛急,即螈之变文;且齿加以胸满、口噤,上中下三焦热邪充斥,死

不旋踵矣。在伤寒症,腹满可下,胸满则不可下。然投是汤者,须知所谓胸满,谓其邪尚在

表,故不可下。(存此条,为下能存阴之一证。)此证入里之热,极深极重,匪可比伦。况阳

热至极,阴血立至消亡。即小小下之,尚不足以胜其阳,救其阴。故取此汤以承领其一线之

阴气,阴气不尽为阳热所劫,因而得生者多矣。可与二字甚活,临症酌而用之,初非定法也。

既有下之重伤其

桃仁承气汤

属性:治血结胸中,手不可近,或中焦蓄血,寒热,胸满,漱水不欲咽,善忘,昏迷,如狂者。



桃仁(半两)大黄(一两)硝(三钱)桂(三钱)甘草(三钱)

上每服一两,姜、水煎服。

抵当汤并丸

属性:治伤寒蓄血,并治症瘕,追虫、攻毒甚佳。

水蛭(熬)虻虫(去翅足,各三十枚)桃仁(二十枚)大黄(三两,酒洗)

上四味,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不下再服,即以四味捣粉为丸,分四丸,



柯韵伯曰∶膀胱为水府,血本无所容蓄者也。然太阳为诸阳主气,是气之最多者,而其



热结

必其





便

非至峻之剂,不足以抵其巢穴而当此重任,故立抵当汤。蛭,虫之善饮血者,而利于水;虻

,虫之善吮血者,而猛于陆。并举水陆之善取血者以攻之,同气相求;更佐桃仁之苦甘,推

陈致新,大黄苦寒,荡涤邪热,此名抵当也。若热虽盛而未狂,小腹满而未硬,宜小其制,

为丸以缓治之。若外症已解,小腹急结,其人如狂,是转属阳明,用调胃承气加桃仁、桂枝

之行血者于其中,以微利之,胃和则愈矣。此桃仁承气,又为治之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