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者摇荡,故宣散而言无要。)此五者类则用之,利则行之。

(此五者既失於平常,故用之在精,而行之在利。其不精利,则废而止之也。)故与智者言依於博,与拙者言依於辨,与辨者言依於要,与贵者言依於势,与富者言

依於高,与贫者言依於利,与贱者言依於谦,与勇者言依於敢,与过者言依於锐,此其术

也,而人常反之。

(此量宜发言之术也。不达者反之,则逆理而不免成於害也。)是故,与智者言,将此以明之;与不智者言,将此以教之,而甚难为也。

(与智者语,将以其明斯术;与不智者语,以此术教之。然人迷日因久,教之不易,故难

为也。)故言多类、事多变,故终日言,不失其类,故事不乱。

(言者条流舛难,故多类也。事则随时而化,故多变也。若言不失类,事亦不乱。)终日不变,而不失其主,故智贵不妄。

(不乱故不变,故其主有常,能令有常而不变者,智之用也。故其智可贵而不妄。)听贵聪,智贵明,辞贵奇。

(听聪则真伪不乱,知明则可否自分,辞奇则是非有证。三者能行,则功成事立,故须贵

之。)

〈谋篇〉第十为人凡谋有道,必得其所因,以求其情。

(得其所因,则其情可求;见情而谋,则事无不济。)审得其情,乃立三仪。三仪者,曰上,曰中,曰下,参以立焉以生奇,奇不知其所拥

,始於故之所从。

(言审情之术,必立上智、中才、下愚三者,参以验之,然後奇计可得而生。奇计既生,

莫不通达,故不知其所拥蔽,然此奇计非自今也。乃始於古之顺道而动者,盖从於顺也。)故郑人之取玉也,载司南之车,为其不惑也。夫度材、量能、揣情者,亦事之司南也。故同情而俱相亲者,其俱成者也;同欲而相疏者,其偏害者也。

(诸同情欲,共谋立事,事若成,後必相亲,若乃一成一害,後必相疏,理之常也。)同恶而相亲者,其俱害者也;同恶而相疏者,偏害者也。

(同恶谓同为彼所恶,後若俱害,情必相亲,若乃□理必相疏,亦理之常也。)故相益则亲,相损则疏,其数行也。此所以察同异之分类一也。

(同异之分,用此而察。)故墙坏於隙,木毁於其节,旋盖其分也。

(墙木毁由於隙节,况於人事之变,生於同异,故曰:斯盖其分。)故变生於事,事生谋,谋生计,计生议,议生说,说生进,进生退,进生制,因以制

於事,故百事一道,而百度一数也。

(言事有本根,各有从来,譬之卉木,因根而有枝条花叶,故曰:变隙然後生於事业,生

事业者,必须计谋;成计谋者,必须议说;议说必有当否,故须进退之。既有黜陟,须事

以为法,而百事百度,何莫由斯而至,其道数一也。)夫仁人轻货,不可诱以利,可使出费;勇士轻难,不可惧以患,可使据危;智者达於

数、明於理,不可欺以诚,可示以道理,可使立功。是三才也。

(使轻货者出费,则费可全;使轻难者据危,则危可安;使达数者立功,则功可成。总三

材而用之,可以光耀千里,岂徒十二乘而已。)故愚者易蔽也,不肖者易惧也,贪者易诱也。是因事而裁之。

(以此三术,取彼三短,可以立事立功也。谋者因事兴虑,宜知之而裁之,故曰:因事而

裁之。)故为强者,积於弱也;有余者,积於不足也。此其道术行也。

(柔弱胜於刚强,故积弱可以为强;大直若曲,故积曲可以为直;少则得众,故积不足可

以为有余。然则以弱为强,以曲为直,以不足为有余,斯道术之所行,故曰:道术行也。)故外亲而内疏者,说内;内亲而外疏者,说外。

(外阳相亲,而内实疏者,说内,以除其内疏;内实相亲,而外阳疏者,说外,以除其外

疏也。)故因其疑以变之,因其见以然之。

(若内外无亲而怀疑者,则因其疑而变化之,彼或因见而有所见,则因其所见而然之。)因其说以要之,因其势以成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