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其形,莫知其名,谓之神灵。

(无名,天地之始。故曰:道者,天地之始也。道始所生者一,故曰:一其纪也。言天道

混成,阴阳陶铸,万物以之造化,天地以生成,包容弘厚,莫见其形,至於化育之气,乃

先天地而成,不可以状貌诘,不可以名字寻。妙万物而为言者也,是以谓之神灵。)故道者,神明之源,一其化端。是以德养五气,心能得一,乃有其术。

(神明禀道而生,故曰:道者,神明之源也。化端不一,有时不化,故曰:一其化端也。

循理有成谓之德,五气各能循理,则成功可致,故曰:德养五气也。一者,无为而自然者

也。心能无为,其术自生,故曰:心能得一,乃有其术也。)术者,心气之道。所由舍者,神乃为之化

(心气合自然之道,乃能生术,术之有道由舍,则神乃为之使。)九窍十二舍者,气之门户,心之总摄也。生受之天,谓之真人;真人者,与天为一。

(十二者,谓目见色,耳闻声,鼻受香,口知味,身觉触,意思事,根境互相停舍。故曰

:十二舍也。气候由之出入,故曰:气之门户也。唯心之所操秉,故曰:心之总摄也。凡

此皆受之於天,不亏其素,故曰:真人。真人者,体同於天,故曰:与天为一也。)而知之者,内修链而知之,谓之圣人。圣人者,以类知之。

(内修链,谓假学而知之者也。然圣人虽圣,犹假学而知,假学即非自然,故曰:以类知

之也。)故人与生一,出於化物。

(言人相与生在天地之间,其得一耳!既出之後,随物而化,故有不同也。)知类在窍,有所疑惑,通於心术,术必有不通。

(窍谓孔窍也。言之事类,在於九窍,然窍之所疑,必与术相通,若乃心无其术,术必不

通也。)其通也,五气得养,务在舍神,此之谓化。

(心术能通,五气自养。然养五气者,务令来归舍,神既来舍,自然随理而化也。)化有五气者,志也,思也,神也,德也。神其一长也。静和者养气,养气得其和。四

者不衰,四边威势,无不为存而舍之,是谓神化,归於身谓之真人。

(言能化者,在於全五气。神其一长者,言能齐一志思而君长之,神既一长,故能静和而

养气,气既养,德必和焉。四者,志、思、神、德也。四者能不衰,则四边威势,无有不

为常存而舍之,则神道变化,自归於身,神化归身,可谓真人。)真人者,同天而合道,执一而养产万类,怀天心,施德养,无为以包志虑思意,而行

威势者也。士者通达之,神盛乃能养志。

(一者,无为也。言真人养产万类,怀抱天心,施德养育,皆以无为为之,故曰:执一而

产养万类。至於志意思虑,运行威势,莫非自然,循理而动,故曰:无为以包也。然通达

此道,其唯善为士乎!既能盛神,然後乃可养志者也。)

〈养志法灵龟〉

(志者察是非,龟者知吉凶,故曰:养志法灵龟。)养志者,心气之思不达也。

(言以心气不达,故须养志以求通也。)有所欲志,存而思之。志者,欲之使也。欲多志则心散,心散则志衰,志衰则思不达

也。

(此明纵欲者,不能养气志,故所思不达者也。)故心气一,则欲不偟;欲不偟,则志意不衰;志意不衰,则思理达矣。

(比明寡欲者,能养其志,故思理达矣。)理达则和通,和通则乱气不烦於胸中。

(和通则莫不调畅,故乱气自消。)故内以养气,外以知人。养志则心通矣,知人则分职明矣。

(心通则一身泰,职明则天下平。)将欲用之於人,必先知其养气志,知人气盛衰,而养其气志,察其所安,以知其所能。

(将欲用之於人,谓之养志之术用人也。养志则气盛,不养则气衰。盛衰既形,则其所安

所能可知矣。然则善於养志者,其唯寡欲乎!)志不养,心气不固;心气不固,则思虑不达;思虑不达,则志意不实;志意不实,则

应对不猛;应对不猛,则失志而心气虚;志失而心气虚,则丧其神矣。

(此明丧神,始於志不养也。)神丧则彷佛,彷佛则参会不一。

(彷佛,不精明之貌;参会,谓志、心、神三者之交会也。神不精明,则多违错,故参会

不得其一。)养志之始,务在安己。己安,则志意实坚;志意实坚,则威势不分,神明常固守,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