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藏也,故有餘。

弊則新。

冬閉之不固,則春生之不茂。

少則得,多則惑。

道要不煩,聞見之多,不如其約也。以支為旨,則終身不解,玆謂大惑。

是以聖人抱一,為天下式。

其為物不貳,則其生物不測。惟天下之至精,能為天下之至神。聖人抱一以守,不搖其精,故言而為天下道,動而為天下則。

不自見故明,

不蔽于一己之見,則無所不燭,故明。

不自是故彰。

不私于一己之是,而惟是之從,則功大名顯,而天下服,故彰。

不自伐故有功,

《書》曰:汝惟不伐,天下莫與汝爭功。

不自矜故長。

《書》曰:汝惟不矜,天下莫與汝爭能。

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人皆取先,己獨處後,曰受天下之垢。若是者常處於不爭之地,孰能與之爭乎?

古之所謂曲則全者,豈虛言哉?誠\全而歸之。

聖人其動若水以交物,而不虧其全,其應若繩以順理,而不失其直,知窪之為盈,無亢滿之累,知弊之為新,無夸耀之迹,若性之自為而不知為之者。致曲而已,故全而歸之,可以保身,可以盡年,而不知其盡也。是謂全德之人,豈虛言哉?

希言自然章第二十三

希言自然。

希者,獨立於萬物之上而不與物對,列子所謂疑獨者是也。去智與故,循天之理,而不從事於外,故言自然。

故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孰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瓦於人乎?

天地之造萬物,風以散之,委衆\形之自化,而雨以潤之,任萬物之自滋,故不益生,不勸成,而萬物自遂於天地之間,所以長且久也。飄驟則陰陽有繆戾之患,必或使之,而物被其害,故不能久。

故從事於道者,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同於道者,道亦得之。同於德者,德亦得之。同於失者,失亦得之。

希則無所從事,無聲之表,獨以性覺,與道為一而不與物共,豈德之可名,失之可累哉?惟不知獨化之自然,而以道為難知,為難行,疑若登天然,似不可及也,乃始苦心勞形而從事於道,或倚於一偏,或蔽於一曲,道術為天下裂。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而不自得其得,則其得之也,適所以為失歟?

信不足,有不信。

信則不妄,妄見真偽,以道為真,以物為偽,則於信為不足,故有不信。惠施、韓非之徒,皆原於道而失之也遠,信不足故也。

跛者不立章第二十四

跂者不立,跨者不行。

跂而欲立,跨而欲行,違性之常,而冀形之適,難矣。以德為循,則有足者皆至。

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其在道也,曰餘食贅行。

自見則智不足以周物,故不明。自是則仁不足以同衆\,故不彰。有其善,喪厥善,故無功。矜其能,喪厥功,故不長。道之所在,以深為根,以約為紀,泰色淫志,豈道也哉?故於食為餘,於行為贅。

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也。

侈於性則盈,天之所虧,地之所變,人之所惡也,故有道者不處。

有物混成章第二十五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氣形質具而未相離,日渾淪,合於渾淪則其成不虧,《易》所謂太極者是也。天地亦待是而後生,故云先天地生。然有生也而非不生之妙,故謂之物。

寂兮寥兮,

寂兮寥兮,則不涉於動,不交於物,湛然而已。

獨立而不改,

大定持之,不與物化,言道之體。

周行而不殆,

利用出入,往來不窮,言道之用。

可以為天下母。

萬物恃之以生。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

物生而後有象,象而後有滋,滋而後有數。名生於實,實有數焉,字者滋而已。道常無名,故字之大者對小之稱,故可名焉。道之妙,則小而幽,道之中,則大而顯。

大曰逝,

運\而不留故曰逝。

逝曰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