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然非用力之久,不能豁然贯通焉用力系指练功夫,不是指用力气。全句意为:不经过勤学苦练,就不能豁然贯通忽然完全悟解)。坚持练拳推手,钻研掌理,会有好几次豁然贯通,功夫是没有止境的。青年时期、壮年时期和老年时期,各有一次或多次对拳理的豁然贯通。通过向有经验的师友学习、交流和反复研究掌理,功夫才能练到自己身上,对疗病保健,增强体质才有帮助。太极拳发展至今,主要的传统套路有陈、杨.武、吴、孙等五式,陈式还有老架.新架和赵堡架三种,都是讲究每势的着法的。传统套路都有这种讲究着法、运气的特点。懂得着法,拳套才容易练正确,不致练得千奇百怪,也才能和呼吸结合得好,气与力合,疗病健身的效果较高,又可节省练拳的时间。

(九)、虚领顶劲,气沉丹田虚领顶劲意为头顶要轻轻领起往上顶着,便于中枢神经安静地提起精神来指挥动作。关于气沉丹田,说法不一。这里可能是指腹式深呼吸,吸时小腹内收,隔肌上升,胃部隆起,肺部自然扩张。呼时小腹外突,隔肌下降,胃部复原,胸廓自然平正。身心兼修,内外并练,着重在内壮,这也是被称作内功拳的太极拳的一个特点。气沉丹田不可硬压丹田,也不可一味沉气,而要气宜鼓荡,并且练拳时的腹式呼吸只能用逆式,不能用顺式。顺式是吸气时小腹外突(气沉丹田),呼气时小腹内收,结合在拳套内就只能始终气沉丹田,有降无升,所以一定要用逆式。如果用顺式腹式呼吸,对练拳推手都是无益的,因为攻的动作都要借地面反作用力,必须气沉丹田,劲才能往前发。那能有劲要往前发,而呼气时小腹卸内收之理逆式深呼吸是引进时吸气,小腹内收:发劲时小腹外突,气沉丹田。内功拳种的形意八卦南拳、内家拳,都是用腹式逆呼吸的。王宗岳高度概括了太极拳的理论(那时只有陈式太极拳一种,没有流派),对呼吸运气只讲了一句气沉丹田。虚领顶劲,气沉丹田基本上概括了太极拳对立身中正松静自然地运气练拳和推手的要求。

(十)、不偏不倚,忽隐忽现不偏不倚是说身体姿势不要歪斜而失去中正。不偏是指形体上、神态上都要自然中正,不倚是不丢不顶,不要依靠什么来维持自己的平衡,而要中正安舒,独立自主。忽隐忽现是说行气运劲要似有宜无,忽轻忽重,虚宜无定,变化多端,使对方难于适应顾此失彼。(十一)、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承上文,既要做到不偏不倚忽隐忽现,还要做到,对方从左方用力攻来,我左方虚而化之,虚而引之不与顶抗,使来力落空:如对方从右方用力来攻,则我右方虚而化之,虚而引之,也不与顶抗,使来力落空。这就是不犯双重之病。练到处处能虚而化之,虚而引之,就是棋高一着,从而使对方缚手缚脚。虚和杳都是不可捉摸的意思。

(十二)、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弥字作更加解释。我运用粘化划弧的引进落空的方法,对方往上进攻,我高以引之,使有高不可攀,脚跟浮起,凌空失重的感觉:如对方往下进攻,我低以引之,便有如临深渊,摇摇欲坠,愈陷愈深的感觉:若对方前进,我渐渐引进,便其摸不到我身上,有进之则愈长而不可及的感觉,经我粘逼进攻,对力越退越感觉不能走化。这四种情况都是粘走相生,不丢不顶我顺人背,我得机,得势,彼不得机、不得势而出现的。上述推手技巧只要认真实践,人人都可有不同程度的进步。但这种推手技巧可说是无止境的,因之可说是一种活到老、学到老的健身防身的技术。推手双方功力相等,不容易发挥出这样的技巧,如果差距大了(例如力量、耐力速度灵敏技巧等相差大了),这种高级技巧就会显示出来。(十三)、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人不如我,我独知人这是形容触觉、内体感觉的灵敏度极高,稍微触及,便能感觉得到,立即走化。功夫练到技术高了,便能做到:一恨鸡毛,一只苍蝇或一只小虫轻轻触及人体任何部位,都能感觉得到并立即有行动对付:在推手时,便能做到他不如我,我能知他。(十四)、英雄所向无敌,盖皆由此而及也这句说明王宗岳是唯我独尊的。他生于二百多年前,那时,中国武术家还认为近身搏斗技巧在战场上还能发挥决定性的作用。(十五)、斯技旁门甚多,虽势有区别,概不外,壮欺弱,慢让快耳这种拳术技巧的门派是很多的,它们虽然姿势动作不一样,但不外乎是力大打力小,手脚快打手脚慢。(十六)、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而有(为)也所谓有力打无力,大力胜小力,手快胜手慢,都是先天赋有的本能,不是学出来的。看来,这两段话,有宗派观点,有形而上学的论点。说其它拳种是.旁门,而自己是正门,是正宗,这确是宗派观热。力大胜力小,有力打无力,手快打手慢,是一种规律,但力量和速度也不是先天自然之能,也需要学习锻炼才能加大力量,加快速度。因此,非关学力而有(为)也这句话是错误的。太极拳从名字的含义来讲是有柔有刚,有轻有重,有快有慢,既要栋习。四两拨千斤,又要练习混身合下力千斤,所以单纯强调一方面,就有片面性,就是知其一而不知其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