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桑园四月天,麦苗青了,桑叶肥了。

钟离春挎着个篮子,到桑园去采桑。她穿一件旧青布衫儿,扎一条旧青

布裙子。养蚕,养蚕,织的绫罗绸缎,她这个养蚕姑娘,穿的却是一身粗布。

她来到桑园,刚刚采了几片桑叶,忽听得柔园外喊声震天。她急忙放下

篮子,双手抱住一棵大桑树,往上一窜就上了树梢,手搭凉棚一看,只见乱

哄哄的一群人马,有的往东跑,有的往西奔。

原来齐国的大王听说山里出了一头白毛野鹿,带了大队人马来围猎。他

们把山前山后团团围住,齐声发喊,果然有一头白毛野鹿受惊跑了出来,正

好在齐王马前跑过。齐王大喜,搭箭拉弓,嗖的一声,射中白鹿的后身。白

鹿受了伤,狂奔乱跳,一眨眼工夫就跑得没影儿了。

齐王叫丞相传下旨去:哪一个捉住白鹿,官升三级,赏黄金百两。将官

们谁不想升官发财,于是各带兵丁,分成几路去追捕那白鹿。

有个将官东闯西奔,来到钟离春家的桑园跟前。兵丁们都收住脚步,站

着不动。将官着急了,他吆喝起来:“快走,快走!误了老爷的事,就杀你

们的头。”

兵丁们说:“老爷,您没看见前面一个破栅栏挡了路,过不去啦!”

“一个破栅栏,敢挡老爷的路?这还了得!拆了它。”

“老爷,我们是大王手下的堂堂的御林军,去拆人家老百姓的破栅栏,

多丢人哪!要拆,您自己拆去。”

将官一想:不好!我是大王手下堂堂的将官,去拆人家老百姓的破栅栏,

不是更丢人吗?就说:“这样吧,我先跳了过去,你们跟着跳过来。”

这将官长得好肥,一跳不到三尺高,一头撞在栅栏上,仰天跌了一大交,

正好看见桑园里的大桑树上,有个姑娘在哈哈大笑。将官又羞又恼,挣扎起

来,朝着兵丁们破口大骂:“你们这些蠢才,呆看干什么?还不快去问问那

个女子,白鹿往哪一边跑了?”

兵丁们说:“我们一不想升官,二不想发财,还是老爷自己去问吧。”

“对,对,是该老爷去问——嗳,我该怎么称呼她呢?”

兵丁们说:“您拣大一点儿的称呼,人家听了高兴,准告诉您。”

将官一听这话有理,就拉开嗓门叫起来:“喂,我的姥姥的姥姥,比我

姥姥的姥姥还大两辈的姥姥,您看见白鹿往哪一边跑了?”

兵丁们忍不住要笑,都说:“有这样称呼人家大姑娘的吗?太大了,得

小一点儿。”

将官连忙改口说:“喂,我那外孙女的外孙女……。”

兵丁们笑得肚子都疼了,又说:“你得称呼人家大姑娘二姑娘才对。”

将官只好再问:“谁家的大姑娘二姑娘,您看见一头白鹿往哪一边跑

了?”

这一回,钟离春才开了口,她说:“大驹子不来口不开,小驹子来了你

白来。”

将官听了不明白:“什么,什么?我问她白鹿,她怎么说起驹子来了?”钟离春传说就是战国时代齐国的无盐,她相貌极丑,四十岁没出嫁。她请见齐宣王,陈述解决齐国危难的办法。齐宣王采纳了,立她为王后。这个故事和《打桑园》这出戏没有什么关系。

兵丁们说:“老爷,那姑娘说您是只小驹子,不睬您。要等大驹子来了,

她才肯讲哩!”

将官一拍胸脯说:“我的个头跟大骡子也不差多少,怎么说是小驹子

呀?”

“人家姑娘不是说您的个头小,是说您这个官儿太小,得请个大官来问

话。”

没奈何!将官只得去请丞相来。当朝丞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论官

儿,没有比他更大的了。

“大姑娘,二姑娘,大驹子来了,您快开口吧……”

将官没把话说完,先挨了个耳光。丞相又吹胡子又瞪眼,说道:“你这

个蠢才!我是齐国堂堂的丞相,怎么成了大驹子了?”

丞相喝退将官,仰起头来问:“你那丫头,可曾见过一头白鹿……”

钟离春看也不看他一眼,回答说:“我忙着呢,不管闲事!”

丞相听了心里老大不痛快:这个乡下丫头,好大的架子!她采桑养蚕,

难道比大王围猎白鹿还重要?我倒要取笑她几句。他找到园门,踱着八字步

走进桑园,哼哼哈哈的念了四句歪诗:

今天忙来明天忙,

急急忙忙来采桑。

绫罗绸缎穿不上,

采桑养蚕你白忙。

谁知道钟离春不但唱得好山歌,还编得好山歌。她心里暗暗发笑:这个

酸老头儿说话不通,待我回敬他几句:

今天忙来明天忙,

急急忙忙来采桑。

采桑养蚕织绸缎,

大红大绿做衣裳。

你不养蚕穿绸缎,

问你臊得慌不慌?

这丞相原是齐国第一等的口才,万万想不到今天被一个乡下姑娘驳得哑

口无言。他只得灰溜溜地溜出园去,请齐王自己来问话。

齐王带了几个保驾的将官,大模大样走进桑园,问道:“桑树上那野丫

头,你可曾看见一头白鹿,身带一支玉箭,从这里跑过?”

他问一声,往前走几步,一连问了三声,正好走到大桑树底下。钟离春

只当没听见,只顾自己采桑。

齐王哈哈大笑道:“这野丫头,原来又聋又哑!”

这一下可把钟离春惹火了,她冲着齐王,“呜咿呀——”一声大叫,吓

得齐王噌噌噌一直退到栅栏边。

齐王气急败坏,取过宝弓,朝钟离春射了一箭。说时迟,那时快,钟离

春一伸右手,把箭接住了。齐王射了第二箭,又被钟离春用左手接住了。齐

王那第三箭,直朝钟离春的脑门射去,钟离春不慌不忙,把头一仰,一张嘴,

正巧把箭头咬住。好个姑娘,把三支箭并在一起,轻轻一折,折成六段,扔

在地上。这会儿,她开口说话了。

“你这个昏君,你今天犯了三条法。你不认个罪,我不放你走啦!”

齐王听到“昏君”二字,气得浑身发抖:“岂有此理,岂有此理!王有

王法,你一个乡下野丫头,有什么法?”

“你有王法,我有民法。你竖起耳朵好好儿听着:这第一条,你无缘无

故闯到我这桑园里来。要是我闯到你那王宫里去,该办什么罪,你今天也得

办什么罪。”

“第二条呢?你说。”

“这第二条,你无缘无故射了我三箭。要是我射你三箭,该办什么罪,

你今天也得办什么罪。”

“你再说那第三条。”

“这第三条,罪就更大了。现时四月天气,你带领一帮人马,踏坏了麦

苗,黎民百姓日后吃什么?他们当着你不敢言语,待你去后,恨天天高,恨

地地厚,背地里谁不骂你这个昏君。”

钟离春越骂越气,从桑树上跳了下来,指着齐王,左一声“昏君”,右

一声“昏君”,骂得齐王头脑发昏。

俗话说:三十六计,走为上计。齐王一看情况不妙,拉着丞相转身就走。

“哪里走?你们进得来,可出不去了。”钟离春呼啦一下,扳下一支桑

树叉,拔脚就追。

众将官忙来保驾,乒乒乓乓,跟钟离春打了起来。别看众将官拿的是刀

枪剑戟,吓唬老百姓有本事,真打起仗来都是脓包,被钟离春打得落花流水,

各自逃命去了,哪里还顾得上保驾。

桑园里只留下齐王和丞相两个,东奔西窜,在桑园里转了几圈也没找着

门,被钟离春追上了。

“姑娘我有话在先,你这昏君不认个罪,不放你走啦!”钟离春右脚一

弹,把齐王踢了个嘴啃泥,正要抬起左脚再踢,却被丞相双手托住。嘿,这

姑娘的脚也真大,那只鞋就象小船一般大。齐王要是再挨她一脚,准没命了。

丞相忙说:“姑娘饶命!”“要我饶命,倒也不难,你叫昏君依我三件

事。”

齐王这会儿才定下神来了,连声说:“依,依,三百件也依你。”

“这第一件,你的人马踩坏了黎民百姓的麦苗,该赔。”

“该赔,该赔!”

“这第二件,你的那些狗官,下乡来不是抽税,就是派差,该免。”

“该免,该免!”

“这第三件,你这昏君,老老实实在王宫里待着,别再出来围猎取乐,

惊动百姓。”

“行喽,行喽!”

钟离春把桑树叉一扔,说道:“行喽,那就快给我滚。”

丞相扶起齐王,四面一看,众将官一个也没有了,只好自己搀着齐王,

一拐一拐,走出桑园。

钟离春拾起篮子,还采她的桑叶。她心里痛快,又编了个山歌唱起来。

人说大王比天大,

我呀偏偏要揍他。

打得他君臣滚的滚来爬的爬,

好比三岁孩子趴在地上抢西瓜。

打得他不敢再犯老百姓的法,

看起来,遇上大王还得再揍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