卯酉天數未終,辰戌未得司正。

不遷正,則復塞其氣。

寒欲行天而燥復化。

當刺足少陰之所流。

足少陰之所流,然谷穴也,在足內踝前起大骨下陷中,足少陰之榮也。刺可同身寸之三分,留三呼,動氣至而出之。

帝日:遷正不前,以通其要。願聞不退,欲折其餘,無令過失,可得明乎?岐伯曰:氣過有餘,復作布正,是名不過位也。

即名布正,再治天而不能退位。

使地氣不得後化,新司天未可遷正,故復布化令如舊歲。

新歲司天未得中司,去歲司天仍舊治天,是故氣過天令不常,故與民作災之病也。

巳亥之歲,天數有餘,故厥陰不退位也。

至子午之年,猶尚治天。

風行於上,木化布天。

雨濕之化不令,風化至酷作災。

當刺足厥陰之所入。

足厥陰之所入,曲泉穴也,在膝內輔骨下,大筋上,小筋下後陷者中,屈膝而得之,足厥陰之合也。刺可同身寸之六分,留七呼,動氣至急出其針也。

子午之歲,天數有餘,故少陰不退位也。

至丑未之年,猶尚治天。

熱行於上,火餘化布天。

燥清之虧,雨化不令,熱化復行天令也。

當刺手厥陰之所入。

心包之所入,曲澤穴也,在肘內廉下陷者中,屈肘而取之,手厥陰之令也。刺可同身寸之三分,留七呼,動氣至而急出之。

丑未之歲,天數有餘,故太陰不退位也。

至寅申之年,猶尚治天也。

濕行於上,雨化布天。

寒化虧,熱化不令,濕化復布行天令。

當刺足太陰之所入。

足太陰之所入,太陰陵泉穴也,在內側輔骨下陷者中,足太陰之合。刺可同身寸之五分,留七呼,動氣至而急出之也。

寅申之歲,天數有餘,故少陽不退位也。

至卯酉之年,猶尚治天。熱行於上,火化布天。

燥清令虧,熱化復治,布行天令。

當刺手少陽之所入。

手少陽之所入,天井穴也,在肘外大骨後,肘後上一寸,兩筋問陷中,屈肘得之,手少陽之合也。刺可同身寸之三分,動氣至而急出之也。

卯酉之歲,天數有餘,故陽明不退位也。

至辰戌年,猶尚治天也。行於上,燥化布天。

風化虧,而寒化不令,清化復治,布行天令。

當刺手太陰之所入。

手太陰之所入,尺澤穴也,在肘約文中動脈應手,手太陰之所合也。刺可同身寸之三寸,留三呼,動氣至而急出之。

辰戌之歲,天數有餘,故太陽不退位也。

至巳亥之年,猶尚治天也。

寒行於上,凜水化布天。

熱化令虧,風化不令,寒化復治,布行天令。

當刺足少陰之之所入。

足少陰之所入,陰谷穴也,在膝下內輔骨之後,大筋之下,外筋之上,按之應手,屈膝而得之,足少陰之合。刺可同身寸之四分,動氣至而出之。

故天地氣逆,化成民病,以法刺之,預可平瘉。

人氣通乎天地也。氣交有變,前後餘退可天元。刺其餘源,始終可平也。

黃帝問曰:剛柔二干失守其位,使天運\之氣皆虛乎?與民為病可得平乎?

天運\如虛,可以法刺,可除之也。

岐伯曰:深乎哉問。明其奧旨,天地迭移,三年化疫,是謂根之可見,必有逃門。

是謂根究天地之災,鈴有遐危逃生之門戶。

假令甲子,剛柔失守。

柔得其位,上失其剛,雖得交司,數可未至。甲子上未終司,己卯下雖遷正,是謂柔干孤虛其下也。剛未正之,己不得其甲,即土運\反虛而木乃勝。

剛未正,柔孤而有虧。

甲不正於己也。土運\不令正失,少陰不化,是故天與皆虛,而使邪化疫者也。

時序不令,即音律非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