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初,武王问太公曰:「敌人先至,已据便地,形势又强,则如之何?」对曰:「当

示怯弱,设伏佯走,自投死地。敌见之必疾速而赴,扰乱失次,必离故所,入我(此下

有缺文或是叠下一「伏」字)伏兵,齐起急击,前後冲其两旁。(《通典》一百五十三)

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御览》引《六弢》)

容容熙熙,皆为利谋;熙熙攘攘,皆为利往。(同上,引《周书》)

车骑之将,军马不具,鞍勒不备者,诛。(《御览》引《六弢》)

太公誓师,後至者斩。(《御览》引《桓范要义》,《史记.司马穰苴列传》:「军

法:约期而後至者,斩。」当本之太公。)

太公曰:「凡兴师、动众、陈兵,天必见其云气,示之以安危,故胜败可逆知也。(

《通典》引)

武王问太公曰:「贫富岂有命乎?」(《艺文类聚》引「成王问太公:贫富岂有命乎?将理不得其意。」)太公曰:「为之不密,密而不富者,盗在其室。」武王曰:「何谓

盗也?」公曰:「计之不熟,一盗也。收种不时,二盗也。取妇无能,三盗也。养女太多

(谓资赠多),四盗也(《颜氏家训》「盗」作「费」)。弃事就酒,五盗也。衣服过度

,六盗也。封藏不谨,七盗也。井灶不利,八盗也。举息就礼,九盗也。无事然镫,十盗

也。如取之,安得富哉?」武王曰:「善。」(《御览》四百八十五引《六弢》,《艺文

》节引,《颜氏》同。)

武王平殷,还,问太公曰:「今民吏未安,贤者未定,何以安之?」太公曰:「无故

无新,如天如地(《御览》三百二十七引《六弢》)。得殷之财,与殷之民。共之,则商

得其贾,农得其田也。一目视则不明,一耳听则不聪,一足步则不行。选贤自代,上下各

得其所。」(同上引。)

武王问太公曰:「天下精神甚众,恐後复有试余者也。何以待之?」师尚父曰:「请

树槐於王门内路之石,起面社,筑垣墙,祭以酒脯,食以牺牲,尊之曰社。客有非常,先

与之语;客有益者入,无益者距。岁告以水旱,与其风雨泽流,悉行除民所苦。」(《御

览》五百三十二引《太公金匮》)

武王胜殷,召太公问曰:「今殷民不安其处,奈何使天下安乎?」太公曰:「夫民之

所利,譬之如冬日之阳,夏日之阴。冬日之从阳,夏日之从阴,不召自来。故生民之道,

先定其所利,而民自至。民有三几,不可数动,动之有凶。明赏则不足,不足则民怨生;

明罚则民慑畏,民慑畏则变故出;明察则民扰,民扰则不安其处,易以成变。故明王之民

不知所好,不知所恶,不知所从,不知所去。使民各安其所生,而天下静矣。乐哉!圣人

与天下之人皆安乐也(《艺文类聚》二十引《六弢》此句)。」武王曰:「为之奈何?」

太公曰:「圣人守无穷之(四字从《艺文类聚》补入)府,用无穷之财,而天下仰之,天

下仰之,而天下治矣。神农之禁,春夏之所生,不伤不害,谨修地利,以成万物。无夺民

之所利,而农顺其时矣。任贤使能,而官有材,而贤者归之矣。故赏在於成民之生,罚在

於使人无罪,是以赏罚施民,而天下化矣(《群书治要》引《六弢.虎弢》)。夫杀一人

而三军不闻,杀一人而民不知,杀一人而千万人不恐,虽多杀之,其将不重。封一人而三

军不悦,爵一人而万人不劝,赏一人而万人不欣,是为赏无功、责无能也。若此,则三军

不为使,是失众之纪也。」(同上引《武弢》)

第六篇

安徐而静,柔节先定,善兴而不争,虚心平志,待物以正。(今本《六弢》)

武王问太公曰:「兵道何如?」太公曰:「凡兵之道,莫过乎一。一者,能独往独来。黄帝曰:『一者,阶於道,机於神。』用之在於机,显之在於势,成之在於君。故圣王

号兵为凶器,不得已而用之(下文「今商王知存而不知亡」一段,似後人搀入,故节去之。)。」武王曰:「两军相遇,彼不可来,此不可往。各设固备,未敢先发。我欲袭之,

不得其利。为之奈何?」太公曰:「外乱而内整。示饥而实饱,内精而外钝。一合一离,

一聚一散。阴其谋,密其机,高其垒,伏其锐士。寂若无声,敌不知我所备。欲其西,袭

其东。」武王曰:「敌知我情,通我谋。为之奈何?」太公曰:「兵胜之术,密察敌人之

机,而速乘其利,复疾击其不意。」(连上。并今本《文弢.兵道篇》)

天道无殃,不可先倡;人道无灾,不可先谋。

全胜不斗,大兵无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