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始真經》云:蜣蜋轉丸,丸成而精思之,而有蚊白者存丸中,俄去殼而蟬。彼蛻不思,彼蚊蝡白?乃知玉不琢則不成器,天不寒則不結冰。大衆\,我輩實非天生聖人,欲學聖人之道,須假修習。真真實實,純純朴朴,切切下工夫始得。眼下胡枝撐,口鼓胡擺撥,濟箇甚事?聖人以蜣蜋轉丸,精思志一,虛白中輝,蛻殼而蟬。物類尚然用工而成,我輩豈不爾思。所以道:修及無修,是為真修;學至無學,方名絕學。今塊然一物,蠢爾無知,云不必下工夫,絕學無憂。正所謂隔靴爬痒,枝撐擺撥,久久都無結果。可不勉之。老拙自覺饒舌,伏惟珍重。頌曰:

一聞頓徹妙玄玄,福慧根深風善緣。性命雙融圓太極,形神俱妙體先天。

達摩九載玉心瑩,文祖六年金志堅。今古上仙超越者,皆由功德得成仙。

第三十則

《文始真經》云:衆\人以魄攝魂者,金有餘則木不足也。聖人以魂運\魄者,木有餘而金不足也。故木喻魂喻性,金喻魄喻情。常人隨情逐妄,故情有餘而性不足也。聖人攝情歸性,故性有餘而情不足也。故修真之士,淵情泯識,則本性圓明而無欠餘;死魄安魂,則慧命堅固而無滲漏。性情混然,則金木無間矣。雖然,喜怒哀樂愛惡慾,皆情也。寂湛圓明,性也。性一而情七,彼衆\我寡,所以常被業力勝吾道力。大衆\,且道如何勝得這七箇

畜生?嘻,別人難著力。頌曰:

七箇大魔鬼,常害主人公。主人無志力,營魄騁英雄。

慧劍誅白虎,靈宮臥玉龍。太平無箇事,鼓腹樂玄風。

第三十一則

《文始真經》云:人之計生死者,或曰死已有,或曰死已無,或曰死已不有不無;或曰當喜者,或曰當懼者,或曰當任者,或曰當超者,愈變情識。大衆\,今之修行人,皆言為生死事大,以此經義推之,都是空頭煩惱。有無無有,喜懼任超,愈變情識,殊不知我本無生,孰云為死。予嘗謂死生乃晝夜之常,則要心無遷易;去來乃動靜之變,則要性無昧昏。故南華老仙云:死生亦大矣,無以動其心。雖然如是,也要只今分曉,方為了事人。夫何故?誠\能日用間,逆順不能遷,則夜間夢寢不能昧,夢覺既如一,死生了無礙。其或未然,且請究竟。頌曰:

我本無來去,誰云有死生。日月常出沒,太虛何暗明。

逆順心無染,夢境自然清。無生真樂妙,歷劫慶昇平。

第三十二則

《文始真經》云:意有變,心無變。意有覺,心無覺。惟一我心,則意者塵往來爾,事者倏起滅爾,吾心有大常者存。故心喻火也,意喻土也。火生土,猶心生意也。無心則無意,無意則無情,是以情生而意覺,舉意而心照也。大衆\,日用間以此照覺,則情識俱空,事物兩忘,應用隨機,忽起忽滅,皆浮浮然。夫何故?吾心有大常主宰存焉。還會否?咦,頌曰:

雲去雲來山靜止,潮生潮退海澄平。潮雲無意時來往,山海無心日翠清。

第三十三則

《文始真經》云:有人問於我曰:爾何族何氏,何名何字,何衣何食,何友何僕,何琴何書,何古何今?我時默然不對一字。或人叩之不已,我不得已而應之曰:尚自不見我,將何為我所。予嘗見朱文公語錄云:禪自道家起,釋氏於道家經典抽出,翻頭換面,

做寶藏賣弄。予始疑之,思道家安有禪。及熟玩此經,及《南華》等經,方知文公不虛說矣,信乎。馮尊師云:鳩摩羅什未生,已有南華、列子。文始真人設此幾問,云:不對一字。大衆\,是否誠\能於此悟的切當,忽然省得真仙微妙,已對了也。其或未然,且向尚自不見我,將何為我所參詳去。頌曰:

有人問於我,將何為我所。直面定心拳,教伊無處趓。無處趓,無處趓。

第三十四則

《文始真經》云:譬如大海能變化億萬蛟魚,水一而已。我之與物,蓊然蔚然在大化中,性一而已。知夫性一者,無人無我,無死無生。夫三才萬類,皆自太極中變而有自,各賦形以來,物物具一太極,存一天理,在大化中生化化生而無窮。況心流精衮,事風物浪,無時定止。所以自古至今,翻形換殼,不得超脫。大衆\,誠\能悟此虛幻空華,忘物省事,反情息心,自然一性圓明,不與萬法混。這箇主人公,超然自在,倒大來輕輕快快,又何人我死生之疑礙乎。珍重珍重。頌曰:

魚龍變化皆同水,人我生成總一心。同異異同忘彼此,黃金同土土同金。

噫,純然一性太空體,寂寂明明絕古今。